[实用新型]蒸压釜釜内冷却及蒸汽抽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2421.3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刚;常州市常力锅炉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0 | 分类号: | B01J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压釜釜内 冷却 蒸汽 抽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压釜釜内冷却及蒸汽抽吸系统。
背景技术
蒸压釜又称蒸养釜、压蒸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蒸压釜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等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在釜内完成CaO—Si02—H2O的水热反应。同时还广泛适用于橡胶制品、木材干燥和防腐处理、重金属冶炼、耐火砖侵油渗煤、符合玻璃蒸养、化纤产品高压处理、食品罐头高温高压处理、纸浆蒸煮、电缆硫化、渔网定型以及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工业、保温材料、纺工、军工等需压力蒸养生产工艺过程的生产项目。
空前的中国现阶段建筑市场规模,形成了用蒸压釜生产的轻质砖等新型建筑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促使近年来利用蒸压釜生产建材的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快速增长。根据实地调查,一台直径2米、长31米的蒸压釜完成物料养护过程后,需要将釜内的蒸汽排放至规定范围内才能开启釜门。目前所采用的排汽方式是,将其中一条蒸压釜内的蒸汽通过输气管排放到另一条蒸压釜内,这种排气方式称为“倒气”,当两条蒸压釜内的气压一致时,即两条蒸压釜内的气压相平衡,这时,处于排气状态的蒸压釜内的蒸汽无法倒入到另一条蒸压釜内,因此,只能通过放气的方式进行排汽。但对于一台直径为2米、长度为31米的蒸压釜来说,其内的气压需降至0.003MPa以内时,安全联锁保护装置才允许打开釜门,否则带压釜内的气压会产生爆炸。一台直径2米、长31米的蒸压釜完成物料养护过程后,从倒气、放气到开釜门所需时间通常在1.5小时至2.5小时不等。该放气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在于:第一,随着釜内气压的降低,放气的速度自然下降;第二,釜内的空间温度虽然随着蒸汽的减少而降低,但存在于釜内的物料的温度、釜体温度在釜门未开启前,其表面温度很高,因此,随着蒸汽的排放,物料的温度、釜体温度与釜内空间的温度形成温差,这样,物料、釜体上的高温使釜内产生新的蒸汽,于是,延长了蒸汽的排放时间。由于蒸压釜内的气压需排放到规定值内才允许打开釜门,将物料取出,由于排汽时间长而长时间地占用着蒸压釜,对于生产效率而言也严重地受到了影响。如果采用冷却水对蒸压釜内部进行降温,对于进入到蒸压釜内的管道等结构的如何布置是目前所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压釜釜内冷却及蒸汽抽吸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排放蒸压釜内的蒸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蒸压釜釜内冷却及蒸汽抽吸系统,包括喷雾冷却装置以及蒸汽抽吸装置;
所述喷雾冷却装置包括软水箱、水泵、雾化水分配器、至少一个釜外水管、水管进釜装置、位于蒸压釜内的釜内水管以及位于蒸压釜内的多个喷嘴,水泵的输入端与软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水泵的输出端连接雾化水分配器的输入端,雾化水分配器的输出端与釜外水管连接,釜内水管固定在水管进釜装置上,釜外水管的输出端穿过水管进釜装置后与釜内水管连接,喷嘴安装在釜内水管上;
所述蒸汽抽吸装置包括排汽分汽包、第一节能换热器、负压抽吸泵组以及供水装置,所述排汽分汽包上至少设有一个连接蒸压釜的供排汽管道,排汽分汽包通过排放抽吸管与第一节能换热器连接,第一节能换热器通过管道与负压抽吸泵组连接,所述供水装置与负压抽吸泵组连接。
采用了上述方案,在蒸压釜排气降温的过程中,根据内部压力和温度启动雾化泵,开启相应的雾化水分配器上的阀门,将软水通过釜外水管进入釜内,通过喷嘴实施釜内喷雾,加速温度降低。通过负压抽吸泵组产生的负压作用,使得蒸压釜内的蒸汽通过排放抽吸管被抽吸到第一节能换热器,蒸汽通过第一节能换热器进行交换后,被输送到负压抽吸泵组中,再由负压抽吸泵组对其进行热交换,由于负压抽吸泵组处的温度大大低于蒸压釜内的温度,因此,蒸汽会快速地流向负压抽吸泵处,并进行以上过程的热交换,这样,就会使得蒸压釜内的蒸汽能够快速地被排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蒸压釜釜内冷却及蒸汽抽吸系统后,可使釜内蒸汽排放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之内,同时喷雾后在一定时间内因釜体和物料的高温又能增加釜内的蒸汽量,使回收的蒸汽量大大增加,扩大了节能增效的成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刚;常州市常力锅炉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未经周刚;常州市常力锅炉制造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2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宠物智能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温炊具的隔热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