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葫芦吊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1878.2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9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覃金麟;黄荣;覃家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0 | 分类号: | B66C11/00;B66C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王雨时;熊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葫芦 吊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车,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葫芦吊车。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葫芦吊车操作简单,可以吊装灵活多样的工件,因此普遍被应用于低成本、自动化程度低的生产线上。
当前国内外在电动葫芦吊车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份,如图1所示:图中部件名称如下:升降葫芦100、行走机构200、轨道300。
如图2所示:其中行走机构200包括电机减速器21(带减速齿轮的驱动电机)、主动齿轮行走墙板22、从动轮行走墙板24、墙板连接轴23(悬挂轴);主动齿轮行走墙板22设有主动齿轮、从动轮行走墙板24设有从动轮。
其工作方式是:主、从两副行走墙板由连接轴固定在轨道上,并由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这样就能实现葫芦沿轨道面行走的目的。
升降葫芦的控制单元与刹车一起集中于葫芦内部,然后悬挂于连接轴上,就能实现了升降。
问题1:该类型电动葫芦的行走是单边驱动,行走过程中会产生侧偏力,行走墙板上的主动齿轮和从动轮的踏面既作为承重面,又作为行走轨迹的导向面,导向效果差,无法抵消左右侧偏力,其后果则是行走时发生左右侧偏,主动齿轮和从动轮切削轨道的现象,工业噪声大。当电动葫芦高频次使用时,更会加速主、从动轮、轨道的磨损,造成行走机构卡死等高故障率及坠落风险。
问题2:行走墙板连接轴也作为升降葫芦的悬挂轴,当拆装升降葫芦进行维护时,不得不先拆装行走机构,增加不必要的维修时间。
问题3:升降葫芦控制单元与刹车一起集中安装,刹车产生的热量会造成电路板过热,电器元件损坏严重。而且,该电路板为厂家自制集成件,元件损坏后,故障判断难度大,且无法修复,只能更换电路板,维修成本高。此外,在高温、潮湿、频繁点动操作的工位,更是加速电路板元件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减少电动葫芦故障维修时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葫芦吊车,其包括升降葫芦、单侧行走驱动电机、设有主动轮的主动齿轮行走墙板、轨道、设有从动轮的从动轮行走墙板,单侧行走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还包括保护套、升降葫芦悬挂轴、过渡悬挂装置、固定轴,主动齿轮行走墙板和从动轮行走墙板由固定轴来固定,并通过过渡悬挂装置、升降葫芦悬挂轴及其保护套连接下方的升降葫芦。
增加过渡悬挂装置,避免墙板连接轴既作为行走机构的固定轴,又作为升降葫芦的悬挂轴的弊端,提高升降葫芦的维修效率,保证悬挂轴的强度及安全性。
增加过渡悬挂装置后,故障维修达到快速拆装,减少电动葫芦拆装时间,由原来拆装时间平均60分钟/次,减少至30分钟以下。
为了能够避免行走机构在行走过程中的侧偏问题;从而避免主动齿轮及从动轮切削轨道,减少轨道磨损及降低工业噪声。并且能够避免行走机构与轨道的卡死故障,降低坠落风险,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葫芦吊车还包括一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侧向导向轮,侧向导向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行走墙板两侧,侧向导向轮利用轨道的腰线作为导向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调整侧向导向轮与轨道腰线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向导向轮与轨道腰线的间隙小于主、从动轮与轨道下沿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向导向轮与轨道腰线的间隙为0.8mm至1.2mm,主、从动轮与轨道下沿的间隙为2.5mm至3.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向导向轮与轨道腰线的间隙为0.9mm至1.1mm,主、从动轮与轨道下沿的间隙为2.8mm至3.2mm。
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的两侧行走墙板上的前后方向分别增加侧向导向轮,利用轨道腰面的直线度作为导向轮的导向面。从而避免了单纯由主、从动轮的踏面作为导向面的弊端;这样改进的效果是消除侧偏问题、降低噪声、避免主、从动轮及轨道的磨损。大大提高电动葫芦行走机构及轨道的使用寿命及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动葫芦吊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动葫芦吊车的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葫芦吊车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和分解图;
图7是图3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3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至图6所示,表示电动葫芦吊车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和分解图,图中部件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1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平膨胀机吊装指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起重机平衡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