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5901.2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8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钟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系统简称EGR,是汽车用小型内燃机在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的技术,主要目的为降低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与分担部分负荷时可提高燃料消费率。
现有技术中,废气再循环系统中都需要外加管道连通排气歧管和进气歧管,以便排气歧管内的部分废气进入到进气歧管内进行再次燃烧,并设置有EGR冷却器对外加管道进行冷却,此种结构占用了较大的安装空间,使得发动机整体的安装工序变得复杂,降低了装配效率,还增加了零部件的使用成本,并且EGR冷却器易损坏,一旦发生故障就会使得发动机整体的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因此,需要对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进行改进,取消EGR冷却器的使用,降低零部件的使用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并且使发动机的产品质量便于控制,成本降低,同时,还使得发动机更加紧凑,利于发动机在整车上的布置,维护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取消EGR冷却器的使用,降低零部件的使用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并且使发动机的产品质量便于控制,成本降低,同时,还使得发动机更加紧凑,利于发动机在整车上的布置,维护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气缸盖和EGR控制阀,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排气歧管内的部分废气导入所述EGR控制阀进气口的废气引入气道,所述废气引入气道一体设置于所述气缸盖内。
进一步,所述排气歧管内一体设有用于直接将排气歧管内部分废气导入所述废气引入气道进气端的EGR导出气道。
进一步,所述废气引入气道圆周外围设有用于对其冷却降温的水套。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气导入所述气缸盖内的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进气口与所述EGR控制阀出气口通过外设的废气导入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所述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安装应用有所述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通过将废气引入气道集成一体设置于气缸盖上,高温废气通过废气引入气道的同时,由水套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后进入EGR控制阀,EGR控制阀得到发动机控制系统指令后,将废气由废气导入管通入进气歧管进气口,与进气歧管内的新鲜空气混合后,再进入发动机内部燃烧,进而实现降低发动机排放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取消EGR冷却器的使用,将与EGR冷却器起同样作用的结构融入到发动机缸盖内,降低零部件的使用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并且降低故障率,使发动机的产品质量便于控制,成本降低,同时,还使得发动机更加紧凑,利于发动机在整车上的布置,维护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排气歧管1、气缸盖2和EGR控制阀3,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排气歧管内的部分废气导入所述EGR控制阀进气口c的废气引入气道e,所述废气引入气道e一体设置于所述气缸盖2内;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混合气导入所述气缸盖内的进气歧管4,所述进气歧管进气口a与所述EGR控制阀3出气口通过外设的废气导入管b连通;EGR控制阀接收发动机控制系统指令,当发动机在负荷下运转时,EGR控制阀开启,使少量废气进入进气歧管,与可燃混合气一起进入燃烧室,当怠速时EGR控制阀关闭,几乎没有废气再循环至发动机;其中,本实施例的EGR控制阀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机械式的结构和电控式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歧管1内一体设有用于直接将排气歧管内部分废气导入所述废气引入气道e进气端的EGR导出气道f;如图所示,排气歧管为四缸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四个与排气道相通的气道,分别为气道k、气道j、气道i和气道h,还包括排气歧管出气口g;一体设置是指废气引入气道与气道k、气道j、气道i和气道h一体成型共同形成排气歧管,其中,废气引入气道e与气道k、气道j、气道i和气道h的汇交点相通,采用此种结构的排气歧管使得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废气的导出和导入更加顺畅,提高废气的循环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引入气道e圆周外围设有用于对其冷却降温的水套d;水套d内有冷却液,用于对废气引入气道内的高温废气冷却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5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负离子净化装置
- 下一篇:西北地区双燃料发动机沼气/柴油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