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中浓混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2275.8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3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戴剑明;裘柳枫;吕英敏;郑洲;郑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8 | 分类号: | B01F3/08;B01F5/10;B01F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式中浓混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再造烟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再造烟叶制浆过程中的一种连续式中浓混浆器。
背景技术
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制浆过程中,利用烟草行业的烟梗、烟末为原料,烟梗原料经过浸泡一次解纤压榨后调浓(一般调浓至10%左右浓度,5%浓度以上浆料基本无流动性)进入中浓浸泡搅拌罐,烟末原料经过浸泡压榨后调浓(一般调浓至10%左右浓度,5%浓度以上浆料基本无流动性)进入中浓浸泡搅拌罐,中浓浸泡搅拌罐中烟梗浆和烟末浆混合配比进入中浓磨进行混合磨浆。为达到中浓磨的恒功率运行,两种浆在进中浓磨前必须充分混合均匀,且混合后流量、浓度、压力的稳定控制。由于两种浆流动性差,浆料内结合水多,流离水少,为达到两种浆的充分混合均匀,普遍采取的方式为增加一套混合搅拌罐,再由螺杆输送至中浓磨进行磨浆,且配置浓度仪和流量计。相应增加设备数量过多,现场布置占地空间大且电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充分混合均匀、且设备运行稳定的连续式中浓混浆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式中浓混浆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安装电机和减速机,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机械密封,其特征在于筒体内设置转轴,转轴与减速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正向螺带和反向螺带。
所述筒体的两侧上沿筒体的切线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进料口,进料口连接进口管,进口管上配置浓度仪和流量计。
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一出料口,出料口连接出口管。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进浆口的开口方向设计为筒体的切线方向,保证浆料进筒体内形成切向运动,浆料在筒体内的运行动力来自于螺杆泵的动力,螺带内外的正反向设计保证浆料在筒体内充分混合均匀,定制合理的机械密封保证两端的密封,最终通过合理尺寸的管道出口保证连续式出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取代了一套混合搅拌罐、螺杆泵、配置的浓度仪和流量计。在确保浆料混合均匀的工艺基础上,设备布置简单、占地空间小,能耗大大节约,管道布置简单,且可满足20%的最高进浆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式中浓混浆器原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式中浓混浆器左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连续式中浓混浆器,包括筒体4,筒体4的一端安装电机1和减速机2,筒体4的另一端设置机械密封7,筒体4内设置转轴3,转轴3与减速机2输出轴连接,转轴3上设置正向螺带5(螺带式叶片)和反向螺带6。筒体4的两侧上沿筒体4的切线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进料口9,进料口9连接进口管,进口管上配置浓度仪和流量计。筒体4的下部设置一出料口8,出料口8连接出口管。
工作时,两种浆料分别由螺杆泵通过管道输送至混浆器筒体内,螺杆泵出口管道配置上浓度仪、流量计,保证两种浆料恒流量、恒浓度控制,浆料进筒体内经螺带式叶片搅拌将两种物料混合均匀,根据两种浆料的通量,设计合理的筒体直径和长度,再通过一个合理管道出口输送出,达到连续进出料且混合均匀目的,实现进中浓磨的恒功率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2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含麻黄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模块化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