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圆柱形辊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0018.0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4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潘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化市东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30 | 分类号: | B02C4/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25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材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圆柱形辊筒结构。
背景技术
辊式破碎机按所采用辊子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单辊、双辊和多辊破碎机。利用辊面的摩擦力将物料咬入破碎区,使物料承受挤压或劈裂而被破碎。适用于中等硬度的物料,如矿石、岩石等粗碎、中碎或细碎作业。
目前,砖瓦生产企业普遍使用的对辊破碎机,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1.现有的对辊破碎机,破碎比较小。
2.对于那些复杂建筑垃圾、页岩、煤矸石等外形较复杂强度过高的原料,不能充分进行挤压破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圆柱形辊筒结构,该非圆柱形辊筒能够提高破碎比,即使对很硬的矿石也能获得很大的破碎比。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非圆柱形辊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辊筒,其中一个辊筒的辊面为交替排列的平面与凸圆面,另一个辊筒的辊面为交替排列的平面和凹圆面。
所述的非圆柱形辊筒结构进一步设计在于,两个辊筒在同一水平线且相互平行。
所述的非圆柱形辊筒结构进一步设计在于,两个辊筒之间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非圆柱形辊筒结构,增大了矿粒与辊筒之间的啮角,提高了破碎比,对于那些复杂建筑垃圾、页岩、煤矸石等外形较复杂强度过高的原料,能够进行充分的挤压破碎。
附图说明
图1为辊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非圆柱形辊筒结构与传统的圆筒辊式破碎机的啮角变化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辊筒;11-凹圆面;2-第二辊筒;21-凸圆面;3-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非圆柱形辊筒结构,包括两个辊筒,其中一个辊筒的辊面为交替排列的平面3与凸圆面21,另一个辊筒的辊面为交替排列的平面3和凹圆面11,两个辊筒在同一水平线且相互平行,两个辊筒之间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非圆柱形辊筒结构具有几个独有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对于给定的给料粒度和辊筒间距,在辊筒旋转时辊筒啮角不是恒定不变的。
图2为辊筒旋转60°过程中啮角的实际变化情况,图2同时也给出了相同尺寸的圆筒辊式破碎机在相似条件下的啮角,对直径25mm的球形颗粒计算了在辊筒直径为200mm,辊筒间距为1mm时的啮角。这个实例可很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非圆柱形辊筒结构的潜在优点,要想筒面夹住矿粒,啮角一般不能超过25°。所以,这种规格的圆筒辊式破碎机将永远不能咬住矿粒,因为其实际啮角约为52°不变,而本实用新型辊筒结构的啮角每当辊筒旋转60°时就有一次小于25°,这意味着本实用新型辊筒结构每旋转一周就有6次夹住矿粒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非圆柱形辊筒结构,增大了矿粒与辊筒之间的啮角,提高了破碎比,对于那些复杂建筑垃圾、页岩、煤矸石等外形较复杂强度过高的原料,能够进行充分的挤压破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化市东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兴化市东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0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