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林果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8575.2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3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付威;坎杂;王丽红;孙雨;何荣;楚世哲;周鑫;刘鑫;杨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24 | 分类号: | A01D4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姜万林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林果收获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林果采收机械主要有气力式和机械式两种。气力式采收机是通过高速气流(吹出气流或吸入气流)使果实与树枝分离,适合收获沙棘、黑加仑等。机械式采收机根据分离方式不同,可分为切割、梳下、刷下、刮下和振动等多种方法,应用较多的是机械振动式采收机。根据产生机械振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推摇式和撞击式两种。随着我国,特别是新疆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林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尤其是林果的产业种植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特色林果的种植在有些地区已形成规模化,目前林果的收获主要依靠人工采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正值棉花、线辣椒等收获时期,严重阻碍了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机械化采摘林果已是必然的趋势。例如,专利号为200820135334.X、名称“高频振荡采摘具刺类植物果实的机械”,该采摘机械利用高频振荡的震动频率使果实掉下来,虽不是人工采摘,但仍要用手伸向果树的果实位置处,且杆的长度不变,采摘空间受限,采摘果实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移动灵活、操作方便、效率高的林果收获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林果收获机,包括支架、下油缸、上油缸、万向节、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一带轮组、第二带轮组、第三带轮组、林果采头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支架、斜支架、上支架,所述水平支架后端依次连接有斜支架、上支架,所述水平支架与斜支架之间还连接有下油缸,所述斜支架和上支架之间还连接有上油缸;所述水平支架一侧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上的第一带轮组,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依次与第一锥齿轮、万向节连接,所述万向节与拖拉机后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带轮组通过皮带与上支架固定的第二带轮组、第三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组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三带轮组连接,所述上支架外端设置有林果采头装置;所述林果采头装置包括果头机架、传动轴、立轴、圆盘、拨杆,所述果头机架上端外侧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端安装有第三带轮组的从动轮,所述立轴两端沿轴向分别设置有上偏轴、下偏轴,所述果头机架上端、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上偏轴、下偏轴,所述立轴上套接有若干间距均匀的圆盘,所述圆盘外侧边缘均匀分布有拨杆。
所述水平支架与斜支架之间通过转轴和轴承组铰接,所述斜支架与上支架通过转轴和轴承组铰接。
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固接有同轴的第一带轮组的主动轮。
所述第三锥齿轮上固接有同轴的第二带轮组的从动轮。
所述立轴、圆盘、拨杆固定成一整体。
所述圆盘至少为六个,所述圆盘上的拨杆为十二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油缸、下油缸能够采摘不同高度的林果树木,而且连接于拖拉机后部使得移动灵活,操作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林果收获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林果收获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林果收获机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林果收获机的林果采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8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通风装置的幼苗分装袋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的移动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