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焦车取门机前后倾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9960.2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余高文;邱建庄;李勇;姜国梁;马寅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3/14 | 分类号: | C10B3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贤喆;朱丽琴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焦车取门机 前后 倾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焦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焦车取门机部件。
背景技术
导焦车在炼焦生产中担负着将炭化室内的红焦导入焦罐内的任务,取门机是导焦车开闭焦侧炉门的重要机械部分,在关闭炉门过程中“前倾”和“后倾”动作是避免炉门横铁不进羊角的关健步骤。如图1所示,取门机机头1 通过铰轴4 铰接在旋转架2上,旋转架2固定安装在取门台车3上,前后倾油缸5的活塞杆连接在取门机机头1 上,“前倾”和“后倾”是靠取门机下部的前后倾油缸5、取门机机头1以及铰轴4共同完成,由于取门机左右旋转时机头发生的冲击力完全作用在前后倾油缸5的活塞杆上,原来的油缸活塞杆与取门机连接方法虽然有上下活动余地,但却不能左右活动,属于硬性连接,所以一旦受力超过其承受极限便会造成活塞杆断裂。
在日常生产中前后倾油缸动作频繁,由于活塞杆和取门机采用硬性连接,在取门机左旋时产生冲击常造成活塞杆断裂。目前,宝钢焦炉开工率平均为120%,按开工率120%计,每天前后倾油缸过程中活塞杆会承受120次因取门机晃动带来的冲击,更换炉门等作业另计,前后倾油缸活塞杆由于疲劳作业会发生断裂。一旦断裂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正常使用,影响焦炉生产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焦车取门机前后倾斜装置,该装置通过球关节接手连接前后倾油缸的活塞杆和取门机机头,使连接处上下左右均有指向球心的卸荷作用,使活塞杆断裂的概率大大减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焦车取门机前后倾斜装置,包括取门机机头、旋转架、取门台车和前后倾油缸,所述取门机机头 通过铰轴 铰接在旋转架上,所述旋转架固定安装在取门台车上,所述前后倾油缸固定安装在旋转架上,所述的前后倾油缸的活塞杆通过球关节接手与取门机机头相连。
所述球关节接手包括半球形外壳、外壳盖、连接座孔、球体和尾柄,所述连接座孔设置在半球形外壳的半球面外壁底部中心位置,连接座孔通过销轴与取门机机头相连;所述外壳盖盖在半球形外壳的开口处,所述球体设置在半球形外壳内,所述尾柄一端穿过外壳盖与球体固定相连,尾柄另一端与前后倾油缸的活塞杆固定相连,尾柄与外壳盖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所述的半球形外壳与外壳盖之间通过螺纹相连。
所述的球体和尾柄为一个整体,尾柄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导焦车取门机前后倾斜装置通过球关节接手连接前后倾油缸的活塞杆和取门机机头,使连接处上下左右均有指向球心的卸荷作用,从而吸收和分散取门机晃动引起的冲击力,把冲击力对活塞杆的损害降低到最低,活塞杆断裂的概率将会大大减小。同时由于取门机机头在中上部是通过铰轴与旋转架连接,不会造成取门机失控,采用此连接方式不会影响前后倾油缸的直线运动及开闭炉门时取门机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前后倾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焦车取门机前后倾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球关节接手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取门机机头、2旋转架、3取门台车、4铰轴、5前后倾油缸、6球关节接手、61半球形外壳、62外壳盖、63连接座孔、64球体、65尾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导焦车取门机前后倾斜装置,包括取门机机头1、旋转架2、取门台车3和前后倾油缸5,所述取门机机头1 通过铰轴4 铰接在旋转架2上,所述旋转架2固定安装在取门台车3上,所述前后倾油缸5固定安装在旋转架2上,所述的前后倾油缸5的活塞杆通过球关节接手6与取门机机头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9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秸秆处理系统
- 下一篇:非烧结金属与底层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