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5V输出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4460.1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5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秦会斌;张京;龚三三;朱挺锋;郁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H02H3/08;H02H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5V输出移动电源,具体涉及一种以绿色太阳能充电为主,兼顾车载电源充电输入方式以及具备标准USB5V输出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电源基本以市电充电为主。这种移动电源在户外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输出功率也较小,一般只有10W左右,只能给手机、MP3、PAD等小功率电子产品充电。而且一部分市场上的移动电源因缺少完备的过热、过流和欠压等保护装置,常导致移动电源因温度过高或电流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大大减少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5V输出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包括锂电池、单片机控制电路、充电电路、短路保护电路、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5V输出电路、电量显示电路;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锂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锂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5V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量显示电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信号连接,锂电池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U1、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电感L1、二极管D1~D2,电容C1~C9,电阻R1~R7;充电芯片U1的第1引脚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2脚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4引脚、第5引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7引脚、第3引脚、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负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并接地,第6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8引脚与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9引脚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10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11引脚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13引脚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14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后与锂电池1的输入端连接,第15引脚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后接电源VCC,第16引脚与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的源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充电电路的输出端Vbat-Samp;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第一电容C1、第四电容C4为电解电容,第六电容C6、第八电容C8为瓷片电容,第四电阻R4为负热敏电阻,充电芯片U1的型号为CN3705;
所述的锂电池电压为12V,采用现有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3.7V锂电池,三节串联而成。
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流过载保护器F1;电流过载保护器F1的第1引脚与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第2引脚作为短路保护电路4的输出端Vbat2;
所述的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Relay、MOS管Q2、二极管D3、电阻R8;继电器Relay的第1引脚与第3引脚、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后与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Vbat2连接,第2引脚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MOS管Q2的漏极连接,第3引脚与常闭触点第5引脚连接,第4引脚悬空,第5引脚作为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Vmain;MOS管Q2的栅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源极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作为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信号端Contr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4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