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入中心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665.4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吉平;詹龙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镇海减变速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8 | 分类号: | F16H5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中心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输入中心齿轮。
背景技术
输入中心齿轮作用是将发动机的运动传递给行星轮。一般的输入中心齿轮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齿轮部分,齿轮部分与行星轮相啮合;另一部分轴套部分,轴套部分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输入中心齿轮在加工完成之后,为了保证齿轮部分的表面硬度,都需要将齿淬火。而对齿淬火的过程中,会会使得已经加工完成的齿轮发生变形。
参见图1,传统的输入中心齿轮的齿轮部分11和轴套部分12都是一体的,轴承套圈12的外圈设置有轴承档12a,轴承套圈12的内圈为一个与输出轴相配合的孔12b。这种结构的输入中心齿轮,淬火后,无法对齿轮部分11进行磨齿矫正,这样齿轮部分相对于轴承档12a的跳动公差就无法控制。
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了保证齿轮部分的寿命,齿轮部分需要采用高硬度的合金钢制作,由于齿轮部分11和轴套部分12都是一体的,也就是输入中心整体都需要采用高硬度的合金钢制作。这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原材料的成本,另一方面,高硬度的合金钢加工比较困难,这进一步的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输入中心齿轮,齿轮部分相对于轴承档的跳动公差可以控制,并且成本大大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输入中心齿轮,包括齿轮部分和轴套部分,所述齿轮部分和所述轴套部分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零件,所述齿轮部分包括一根杆,所述杆的一端上设置有齿轮,所述轴套部分包括一个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与输入轴相配合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内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相配合的第二孔,所述杆插入所述第二孔内。将输入中心齿轮分成相互独立的两个零件以后,齿轮部分可以直接拿到磨齿机上进行磨齿,纠正齿轮因淬火而发生的变形,保证齿轮部分相对轴承档的跳动公差可以控制。另外套管部分的可以采用普通钢材加工而成,加工难度相较于高硬度合金钢大大降低,而且材料成本也大大降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杆上设置有键槽,所述键槽内固定有一块键,所述第二孔内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键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内。采用键槽连接,连接可靠,拆装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的一端设置有倒圆角。设置倒圆角的目的是方便电机输出轴插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输入中心齿轮分成相互独立的两个零件以后,齿轮部分可以直接拿到磨齿机上进行磨齿,纠正齿轮因淬火而发生的变形,保证齿轮部分相对轴承档的跳动公差可以控制。2)另外套管部分的可以采用普通钢材加工而成,加工难度相较于高硬度合金钢大大降低,而且材料成本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输入中心齿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套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2和图3,输入中心齿轮,包括齿轮部分11和轴套部分12,齿轮部分11和轴套部分12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零件。齿轮部分11包括一根杆111,杆111的一端上设置有齿轮112,轴套部分12包括一个套管121,套管121的一端设置有与输入轴相配合的第一孔122,第一孔122内设置有第一卡槽123,第一孔122的一端设置有倒圆角126。套管121的外圈设置有轴承档127。
套管12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杆111相配合的第二孔124,杆111插入第二孔124内。
杆111上设置有键槽113,键槽113内固定有一块键2,第二孔124内设置有第二卡槽125,键2插入第二卡槽125内。
将输入中心齿轮分成相互独立的两个零件以后,齿轮部分可以直接拿到磨齿机上进行磨齿,纠正齿轮因淬火而发生的变形,保证齿轮部分相对轴承档的跳动公差可以控制。另外套管部分的可以采用普通钢材加工而成,加工难度相较于高硬度合金钢大大降低,而且材料成本也大大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镇海减变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镇海减变速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6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