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972.0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牛庆仁;贺玉艳;吴卫国;杨林;保胜德;冯乃祥;王耀武;彭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北冶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22 | 分类号: | C25C3/22;C25C3/1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槽 通孔炭 阳极 表面 气管 排气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铝电解消耗大量的电能,节电是铝电解的重要技术课题,为了减少阳极气体从电解熔体排气的阻力和在电解质中的贯穿深度及其对阴极铝液面波动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少金属铝与阳极气体的二次反应,提高铝电解槽的电流效率,实现铝电解电能消耗的降低,专利CN102345141A推出了一种带有排气通道的异型结构阳极炭块及其制作方法,在这个专利中,其异型结构阳极炭块的结构特点之一是阳极炭块的上半部在阳极炭块的纵向方向或垂直方向有一排或一排以上,每排有数个垂直于阳极底表面的孔,炭块的下半部有与这排孔相连通的开槽,阳极的上表面有与每排孔相连通的凹槽,凹槽上有平板盖板,盖板上面有氧化铝保温料,盖板的一端或某个位置有一个孔,孔上有一个金属制的竖直向上的管,来自阳极下部开槽的阳极气体进入阳极上半部的孔,再进入阳极上表面的凹槽与盖板之间形成的通道后,再经竖直的管排到大气中。在这个专利中,阳极上表面凹形槽和阳极炭块上半部的孔是在阳极振动成型过程中,利用振锤下表面所具有的与凹槽和凹槽之内向下的孔相对应的条形金属凸起结构和圆柱体进行制成的。然而在用这种方法和振锤结构制作上述阳极上表面的凹槽时,出现阳极上部炭碗与凹槽之间的炭素糊体松散,密度达不到要求,强度低的问题,此外排气管也容易撒落入氧化铝,使排气管堵塞。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取消了原有的阳极炭块上表面与通孔相连通的凹槽,而是在阴极炭块上表面的两排通孔上方设置金属管集气管和排气管,目的是使阳极炭块上表面的炭碗和通孔之间的所振实的糊体的密度得到大大地提高,也避免了电解槽在打壳下料期间氧化落入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在阳极炭块上表面的两排通孔上方各设置一个半圆形金属管作为集气管,金属管的半圆形曲面朝上;所述的集气管与排气管相连,排气管竖直向上,垂直于阳极炭块表面,顶部形状弯曲。
所述的两排集气管之间设有横向联通的连接管,连接管与排气管相连。
所述的集气管的内径大于阳极炭块通孔的直径2-20mm;排气管的内径为20-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集气/排气管结构,使铝电解槽阳极底表面上生成的阳极气体先进入阳极炭块下部的开槽,然后进入阳极炭块上部的通孔之后汇集到孔上部扣在阳极炭块表面的集气管内,再由排气管排出槽外,这种结构可使阳极炭块上表面的炭碗和通孔之间的所振实的糊体的密度得到大大地提高,也避免了电解槽在打壳下料期间氧化落入排气管,从而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述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面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B面剖面图;
图中,1:阳极炭块;2:为阳极炭块上表面的炭碗;3:集气管;4:排气管;5:通孔;6:沿阳极炭块纵向方向的开槽;7: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槽通孔炭阳极上表面的集气管和排气管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阳极炭块上部在阳极炭碗两侧沿阳极炭块的纵向方向有两排垂直向上的通孔5,在本实施例中每排有8个通孔,两排共计16个通孔,两排通孔5的下面对应着两个开槽6,开槽6与通孔5连通,开槽6的长度与炭块的纵向方向的长度一致,宽度为1-4cm,通孔5直径为2-4cm;
炭阳极上表面的两个半圆形金属管作为集气管3扣在炭阳极1上表面的两排通孔5上,集气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管7,连接管7也是半圆形金属管,且扣在炭阳极1上表面之上,连接管7与排气管4相连,排气管4竖直向上,垂直于阳极炭块1表面,上部为弯曲形。
集气管3和连接管7的内径大于阳极上部的通孔5的直径2-20mm;排气管的内径为2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北冶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北冶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