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3145.2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焰华;张东升;崔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6 | 分类号: | B60N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安装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以及采用该安装机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座椅肘靠作为汽车的活装件之一,要求它拆卸要尽量简单,现有大部分车型采用的是螺接方法,将肘靠螺接在车身后部,但这种方式因为安装空间的狭小,导致安装时费时费力,且随着装卸的次数增多,螺纹容易磨损,使安装与拆卸时更加的困难。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克服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车身的安装支架以及座椅肘靠,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挂接部,所述座椅肘靠包括肘靠锁扣,所述肘靠锁扣挂接于所述挂接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体及从所述第一板体一端弯曲形成的U形钩部,所述U形钩部作为所述挂接部。
优选地,所述肘靠锁扣包括挂接于所述U形钩部的∩形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座椅肘靠具有向内凹陷的收容部,所述∩形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与车身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开设有用于将安装支架安装于车身进行定位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
优选地,所述汽车包括后轮罩内板、焊接固定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后轮罩下部支撑板,所述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的安装支架焊接固定于所述后轮罩下部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体及从所述第一板体一端弯曲形成的U形钩部,所述U形钩部作为所述挂接部,所述肘靠锁扣包括挂接于所述U形钩部的∩形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开设有用于将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后轮罩下部支撑板进行定位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通过将肘靠锁扣挂接于所述挂接部,实现座椅肘靠与车身的安装,由于是挂接的方式,可以实现非常快捷的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的局部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局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局部结构的断面图;
图4为安装支架与车身的焊接示意图;
图5为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的局部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包括车身以及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汽车的其他结构,例如座椅、底盘等结构在图中未示出。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10,包括固定连接于车身的安装支架11,以及座椅肘靠12。安装支架11与车身的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例如双层焊接。
所述安装支架11包括挂接部112,所述座椅肘靠12包括肘靠锁扣121,所述肘靠锁扣121挂接于所述挂接部112。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10,通过将肘靠锁扣121挂接于所述挂接部112,实现座椅肘靠12与车身的安装,由于是挂接的方式,可以实现非常快捷的安装与拆卸。
以下以汽车后排座椅肘靠安装为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
请参见图1至图4,所述汽车包括后轮罩内板3、焊接固定于所述后轮罩内板3的后轮罩下部支撑板2。所述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10的安装支架11焊接固定于所述后轮罩下部支撑板2。
请参见图4,所述安装支架11设置有2个焊点6与后轮罩下部支撑板2焊接固定,焊接方式可以是双层焊接。
请参见图5,所述安装支架11包括第一板体113及从所述第一板体113一端弯曲形成的U形钩部,所述U形钩部作为所述挂接部112。采用这种结构的安装支架11,可采用钣金件的弯折成型,易于制造,成本低,且适用于模具大规模生产。
所述安装支架11还开设有定位孔115,用于将安装支架11安装于后轮罩下部支撑板2时的定位,以实现安装支架11的精确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115设置于第一板体113的顶部。
请参见图1至图5,所述肘靠锁扣121设置于座椅肘靠12的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肘靠锁扣121包括∩形连接部123,所述∩形连接部123挂接于安装支架11的U形钩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3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曲轴槽刀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织均匀化的合金粉末垂直气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