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动力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4306.6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7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温永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永欣 |
主分类号: | B60L11/00 | 分类号: | B60L11/00;B60K16/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孙笑飞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动力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动力汽车,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新型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当前,在国家的节能减排倡导下,电动汽车由于其无污染、资源消耗低的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动汽车技术开始快速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诸多因素,在市场化推广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续航能力不足、需要频繁充电,且充电时间过长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在电动汽车上加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无疑是提高续航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目前的太阳能单、多晶硅发电板转换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电动汽车行驶的需求。另外,在车体外部大面积设置太阳能发电板,导致行驶中的风阻增大,增加能耗,同时,影响了汽车的整体美观,成为太阳能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太阳能综合发电系统的动力汽车,通过采用纳米科技的太阳能光电板、智能储能控制模块提高太阳能综合发电系统对储能模块的充电效率。另外,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保持车体流线造型,外形美观、实用,且不影响汽车前期设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动力汽车,设有储能模块、驱动模块、驱动电机、变速箱、脚踏电门开关和太阳能综合发电系统,储能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驱动电机的供电端连接,脚踏电门开关与驱动模块连接,驱动电机通过变速箱驱动汽车运行,所述的太阳能综合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和智能储能控制模块,在车体顶部设有透明聚光罩,透明聚光罩的边缘嵌在车体顶部设置的卡槽内,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设置在车体顶部与透明聚光罩之间的夹层中,并通过智能储能控制模块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透明聚光罩正对于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的部分为平面透光区,透明聚光罩的其余部分分布有与平面透光区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聚光折射区,在聚光折射区的内表面分布有锯齿状的折射聚光条,折射聚光条垂直于聚光折射区中心点与平面透光区中心点的连线,折射聚光条朝向平面透光区的一面垂直于透明聚光罩的表面,折射聚光条背对于平面透光区的一面为斜面。
设有补充电系统,该补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车体上,并与储能模块连接的市充电插口。
所述透明聚光罩的边缘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外檐和向下延伸的卡扣,卡扣嵌在车体顶部与之对应的卡槽内,外檐贴在车体的顶面上。
不同聚光折射区内的折射聚光条斜面的坡度与该聚光折射区距离平面透光区的距离呈正比。
所述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可采用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配以智能化控制器即可对发电板的各个电池板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故障模块,确保系统高效率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方式既适用于小型车辆,也适用于公交车等大型车辆。透明聚光罩既能起到防风、防雨,保护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的作用,又能够与车体平滑衔接,保持车体外部的流线造型,避免风阻增大,并且在车体顶部加装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后,仍保持车身的美观,且不影响汽车前期设计。设置的补充电系统用于在阴雨天气或阳光不足时给储能模块补充电能,该补充电系统可以通过家用市电供电线路充电,也可专门配备汽车充电站用于行程途中的临时充电,甚至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阻补充发电系统,在需要时利用风阻发电给汽车充电。通过对智能储能控制模块的改进,提高了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向储能模块输充电时的输送效率,大幅缩短充电时间,从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发电系统的效率,进而有效提高汽车的行驶里程和续航能力。根据长达一年半的实际运行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动力汽车最高时速可达80km—100km,可连续行驶350—400km,日常使用可一个半月不用补充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3是透明聚光罩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透明聚光罩中折射聚光条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中标记:1、车体,2、储能模块,3、驱动模块,4、驱动电机,5、变速箱,6、脚踏电门开关,7、太阳能纳米智能发电板,8、智能储能控制模块,9、透明聚光罩,10、卡槽,11、市充电插口,12、外檐,13、卡扣,14、平面透光区,15、聚光折射区,16、折射聚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永欣,未经温永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4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