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跳动超差精整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8793.5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7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孙贤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倪波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跳动 超差精整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轮领域,特别涉及用于修正径、轴向跳动值超出工艺参数车轮的精整模。
背景技术
车轮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径、轴向跳动值超差的产品,由于缺乏再加工进行校正的设备,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只能对此类产品作报废处理,实际上这类产品仅需要局部修正一下就是合格产品,对人力,物力,能源等社会有效资源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浪费。通过何种手段进行超差修正是国内车轮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跳动超差精整模,目的是用于修正径、轴向跳动值超出工艺参数的车轮,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报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车轮跳动超差精整模,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模板,上模,压料板,定位芯,锥体,下模,托板,下模板和垫板,其中上模板,上模和压料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定位芯和锥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模轴向中心开设与锥体下段外径配合的锥形通腔,锥体的底部与下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模的底部设有托板,下模板顶部开设放置托板的圆环托板槽,下模板底部开设放置垫板的圆形垫板槽,所述托板槽与垫板槽之间间隔设置若干个连通托板槽与垫板槽的通孔,所述垫板上表面设有支撑托板的顶杆,顶杆插装于所述通孔内支撑托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与压料板之间装有压料橡皮。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为若干个环形模块通过拉簧固定连接形成的圆环状。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的顶部和下端侧面各设置一根用于固定连接的拉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生产中径、轴向跳动值超出工艺参数要求的车轮提供返工修正,提高超差产品的再利用率,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报废量,为车轮制造业提供了一个节省资源的新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模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下模板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托板的零件俯视图;
图7为工件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轮跳动超差精整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模板1,上模2,压料橡皮3,压料板4,定位芯6,锥体7,下模8,托板10,下模板11和垫板13,其中上模板1,上模2,压料橡皮3和压料板4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定位芯6和锥体7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结合图2、图3所示,下模8是由十个均匀等分独立的环形模块通过下模顶部的上拉簧14和下模下端侧面的下拉簧15固定连接后形成的圆环状,下模8轴向中心开设与锥体7下段外径配合的锥形通腔9,锥体7的底部与下模板11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下模8的底部设有托板10,如图6所示,托板10为圆环形;结合图4、图5所示,下模板11顶部开设放置托板10的圆环托板槽16,下模板11底部开设放置垫板13的圆形垫板槽17,托板槽16与垫板槽17之间间隔设置6个连通托板槽16与垫板槽17的通孔18,垫板13上表面设有支撑托板10的顶杆12,顶杆12插装于通孔18内支撑托板10。
根据车轮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有径、轴向跳动值超差问题的情况(尤其是在工件焊接工序),设计此模具就是通过对径、轴向跳动值超差的产品进行返工精整合格后再利用。如图1、图7所示,上、下模分开时,先将工件5放置在定位芯6上正确定位,然后上模板1,上模2,压料橡皮3连同压料板4一起下行压紧工件5,保持一定压力不变,再将垫板13顶起上行,垫板13推动顶杆12推动托板10上行,托板10再推动下模8上行,下模8在上行轴向移动过程中,同时沿着锥体7的锥面作径向移动,直到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下模8的外型面与工件5完全紧密接触,这样工件5需要测量径、轴向跳动值的部位就完全与本精整模紧密接触,从而达到强制精整校正车轮径、轴向跳动值超差的目的,使工件5径、轴向跳动值符合产品图纸工艺参数要求。
实践证明,车轮跳动超差精整模的使用,解决了车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径、轴向跳动值超出工艺参数要求的问题,提高了超差产品返工的再利用率,大大减少了不合格品的报废量。
上述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施要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及等效结构变换或修饰,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未经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8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