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6999.4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3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曙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防误吸喉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手术麻醉或危重患者抢救或其它辅助呼吸的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通道的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引流型双重防误吸喉罩。
背景技术
喉罩通气道是Brain在1983年发明并首先提倡使用的一种采用声门外方式通气的通气道。为了提高喉罩的临床应用效果,目前已有三种类型的喉罩:第一种是标准型喉罩,也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喉罩,基本结构有罩囊、通气道和为罩囊充气的充气管,主要用于维持呼吸道功能,不能进行引流操作;第二种是引导气管插管的专用喉罩;第三种是引流型喉罩,除了用于维持呼吸道功能外,还用于对食道反流物质进行引流,结构类似于普通喉罩,只是增加了一个与通气腔平行的引流腔,引流腔通过罩囊并开口于罩囊的尖端,在使用时尖端会堵塞食道,并通过开口将反流物和胃容物进行引流。
目前引流型喉罩对病人进行反流物进行吸引时,需要插入一根胃管或吸引管进入食道,但是如果病人反流物较多,若插胃管或吸引管不够及时,也会导致反流误吸造成通气困难,操作时间较长,也会对患者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双重防误吸喉罩,降低了反流物误吸入气道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包括罩囊、充气管和气道导管,气道导管内设有通气腔和第一引流腔,通气腔与罩囊上的通气孔连通,第一引流腔的前端伸出气道导管置于罩囊的尖端,气道导管内还设有第二引流腔,第二引流腔的前端伸出气道导管置于罩囊的通气孔内。
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其中所述第二引流腔的末端连接有吸引接头,吸引接头上还开设有调节口,吸引接头上还柔性连接有用于封闭调节口的堵头。
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其中所述充气管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上串联连接有指示气囊和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内开设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充气管的末端连接在第一连接腔的出口上,连接管的前端连接在第一连接腔的进口上,第二引流腔的末端连接在第二连接腔的进口上,吸引接头的前端连接在第二连接腔的出口上。
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道导管内设有第一、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的前端伸出气道导管置于罩囊的尖端,第二引流腔的前端伸出气道导管置于罩囊的通气孔内,使用时,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的末端分别与吸引机连接,罩囊的尖端堵塞食道,第一引流腔将反流物和胃容物进行引流,当病人反流物较多时,通过第二引流腔对反流物进行引流,避免反流误吸造成病人通气困难,降低了反流物误吸入气道的风险,实现了反流物和胃容物的双重防误吸。
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在第二引流腔的末端连接吸引接头,吸引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吸引机,当启动吸引机开始引流时,可以直接将吸引机开到设定的工作功率,同时操作者用手指逐渐封闭调节口,使第二引流腔内的引流力柔性增加,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当手指完全封闭调节口后,用堵头将调节口堵塞。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的罩囊位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的连接座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包括罩囊1、充气管和气道导管3,充气管与罩囊1的内腔连通。气道导管3内设有通气腔31、第一引流腔32和第二引流腔33,其中通气腔31与罩囊上的通气孔11连通,第一引流腔32的前端伸出气道导管3置于罩囊1的尖端,第二引流腔33的前端伸出气道导管3置于罩囊1的通气孔11内。
本实用新型双重防误吸喉罩在使用时,首先将罩囊1置入人体咽喉部,然后通过充气管为罩囊1充气,罩囊1充气后,其通气孔11与人体的气道连通,罩囊1的尖端堵塞食道,使第一引流腔32与人体食道连通,同时,第一引流腔32和第二引流腔33的末端均连接吸引机,手术完成后,通过充气管使罩囊1内的气体放出,再将罩囊1取出。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曙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曙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6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电流治疗仪的手柄的护套
- 下一篇:喉罩气道导管及引流型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