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缝式鱼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0916.0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樊菊平;陈绍英;陈子海;周小波;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缝式 鱼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道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人类提供较为清洁的能源,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对当地河流生态的影响,大坝的建成提高了水位,阻断了河流,使得鱼类难以洄游,特别是对于需洄游产卵的鱼类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因此,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在水电水利工程中修建鱼道,从而使得鱼类能够顺利洄游。鱼道作为减缓鱼类受水电水利工程阻隔影响的生态修复措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
鱼道的设计主要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在闸坝的下游,鱼类常依靠水流的吸引进入鱼道,鱼类在鱼道中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鱼道由进口、槽身、出口和诱鱼补水系统组成。进口多布置在水流平稳,且有一定水深的岸边或电站溢流坝出口附近,常用的槽身横断面为矩形,用隔板将水槽上、下游的水位差分成若干个小的梯级,板上设有过鱼孔,利用水垫、沿程摩阻、水流对冲和扩散来消除多余能量,由于孔形不同,又可分为堰式、淹没孔口式、竖缝式和组合式等。根据国内水电工程的特点以及洄游鱼类的特性,鱼道结构一般选择竖缝式,目前,所采用的竖缝式鱼道结构包括鱼道边墙和多个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鱼道边墙上,所述隔板将鱼道分成多个池室,所述隔板与鱼道边墙之间预留有竖缝,所述竖缝分为低水位区与高水位区,所述池室之间通过竖缝相互连通,鱼类通过竖缝逆流而上。
国内以往鱼道设计对上游水位变幅考虑较少,没有设计鱼道出口水位流量控制调节设施,导致鱼道流量不足或过大。为适应鱼道上游水库水位变化,近几年鱼道出口设计中常采用的方法是采用多个出口,或出口设计为调节堰的型式。
多个鱼道出口方案主要是针对不同水位,设计不同的出口底板高程,控制鱼道内流量在一定范围,以此适应上游水库水位变化。多个鱼道出口方案为适应上游水位变化,需要频繁的启闭不同的鱼道出口闸门,运行、管理不便;且多个鱼道出口方案工程量大、造价高。
出口设计调节堰方案是采用机械自动控制堰设施控制底板高程,自动调节流量,虽然操作方便,但是机械自动控制堰设施价格昂贵,造价高而且维修管理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价较低且能够自动控制鱼道下泄流量的竖缝式鱼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竖缝式鱼道结构,包括鱼道边墙和多个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鱼道边墙上,所述隔板将鱼道分成多个池室,所述隔板与鱼道边墙之间预留有竖缝,所述竖缝分为低水位区与高水位区,所述池室之间通过竖缝相互连通,在位于鱼道出口一端的多级竖缝内设置限流结构。
进一步的是,在竖缝的高水位区设置堵块将竖缝的高水位区封堵形成所述的限流结构。
进一步的是,在竖缝的高水位区设置带孔口的堵塞形成所述的限流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堵塞孔口的内表面为糙面。
进一步的是,将高水位区的竖缝内表面设置成糙面形成所述的限流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设置限流结构的竖缝宽度从低水位向高水位逐渐变窄。
进一步的是,所述鱼道下游竖缝的上部竖缝宽度大于下部竖缝宽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鱼道下游池室的上部池室宽度大于池室的下部池室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位于鱼道出口一端的多级竖缝内设置限流结构,水库上游的水流从鱼道出口进入时经过限流结构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小高水位时的下泄流量,自动控制鱼道下泄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在满足鱼类过游条件的情况下使鱼道内水位快速降低,控制流量在较小的变幅内,使鱼道水深快速降低,无需设置多个鱼道出口,只需一个鱼道出口即可,能够大大降低造价,同时也能够降低鱼道边墙高度,进一步节省投资,降低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竖缝式鱼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种鱼道出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第二种鱼道出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三种鱼道出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鱼道下游的竖缝截面示意图;
图6是鱼道下游的池室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鱼道边墙1、隔板2、池室3、竖缝4、低水位区41、高水位区42、堵块5、堵塞6、孔口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0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循环水泵流体节能增压的装置
- 下一篇:同轴连接器安装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