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8004.1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9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太;杨向东;杨丹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气管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是能稳定夹持发动机进气管的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夹具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分度装置,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等组合而成,夹具利用的是杠杠原理,中心点一侧的力臂乘以作用于力臂上的力,等于另一侧力臂长度乘以作用于被夹物品上的力,依靠夹紧装置的压力固定被夹物品。但是传统的夹具结构单一主要针对几何形状相对规则的物品,夹紧力由手工施加所以普通的夹具很难实现可靠的固定,从而导致发动机进气管在加工过程中脱落及受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夹具无法有效地固定不规则物品且需要人力手工夹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该夹具可以有效地固定发动机进气管,方便对底面的加工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具,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分度装置,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等组合而成,利用杠杆原理依靠夹紧装置的压力固定被夹物品, 由至少一个压力缸提供夹具的夹紧力,压板的后部有导程槽前部开有U型孔且导程槽槽宽大于推杆直径0.5mm以内,U型孔宽度大于支撑杆直径0.5mm以内。定位块上方设有伸出量控制在5-10cm的凸台,定位座中轴线上距上表面20cm处加工有可调节伸出量的螺柱,定位块固定在夹具体上对工件起托持作用,定位座对工件施加横向力调节其加工面的水平位置,气缸同压板一同构成夹紧装置对工件施加压力使其完全定位便于对底面的加工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稳定的夹持发动机进气管方便对底面的加工处理,每次装夹工件位置相同,由压力缸提供压紧力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夹紧操作方便 夹具使用寿命长,工件的稳定性高,定位座上有调节螺柱可自由调节其伸出量方便调整工件水平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板主视俯视图
图中 10夹具体 11面板 12工件 20定位座 21调节螺柱 30定位块 31凸台 40气缸 41推杆 50压板 51支撑杆 52U型孔 53导程槽 5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实用新型由夹具体10、定位座20、定位块30、压力缸40、压板50组合而成,定位块30底部通过螺栓锥销孔固定在夹具体10上,定位座2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两个定位块30中点处, 连接处锥销孔装配时配作。压板50同支撑杆51、弹簧54、压力缸40一同构成夹紧装置,压板50通过支撑杆51、弹簧54连接在夹具体10的面板11上,根据需要加工时面板11同夹具体10底板的夹角可以是0-90度的任意角度。一对压力缸30前后对称分布夹具体10的面板11下,推杆41穿过面板11上的铰制孔作用在压板50后面的导程槽53上,其中铰制孔的直径应大于推杆41直径0.5mm以内,压板50的后部有导程槽53前部开有U型孔52。导程槽53槽宽大于气缸推杆41直径0.5mm以内,U型孔宽度大于支撑杆51直径0.5mm以内,此压力缸(40)可以是气动缸,液压缸亦或是连杆机构。定位块30上部加工有凸台31伸出长度控制在5-10cm以内,定位座20中轴线上距上表面20cm处加工有安放有调节螺柱21的M10通孔,装配时调节螺柱靠近夹持件的一端伸出同工件12接触。使用时压力缸40工作使推杆41收缩,在弹簧54的弹力和导程槽53、支撑杆51束缚力的作用下压板50在竖直面内浮动,此时压板50处于非工作状态,外力作用可使压板50由U型孔52的一端沿着导程槽53推向底部,此时夹具属于打开状态,将工件12上沿卡在定位块30的凸沿上实现向下的运动限制,定位块20上的调节螺柱对工件12有向左的作用力实现了其向右的运动限制,同时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柱的伸出量来实现控制工件12的加工位置,此时可通过外力作用使压板50逆向滑到工件12上方然后可控制压力缸40工作使推杆41伸出推压导程槽53后部,根据杠杆原理压板50前端的力作用在工件12斜上表面,同时对工件12施加了向下和向右的夹紧力,实现其向左和向上的运动限制,在压板50、定位座20和定位块30的作用下实现完全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8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课本固定叉
- 下一篇: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