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挡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3696.0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军;李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华尚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23 | 分类号: | C03B23/02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上片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挡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车窗成为众多汽车的必要部件之一,而汽车的大多数玻璃都具有一定的球面或者至少具有曲面,例如带有球面或曲面要求的夹层玻璃,需要进行热弯,热弯时使用到热弯模具进行成型。在热弯工序中,上片定位是一个普遍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合适的定位装置,要靠操作人员的经验用手摸眼看来把玻璃与烘弯模周边放置均匀,因此很难把握好,如放置不均匀,烘弯模在设备运行过程或烘弯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玻璃掉模,也就是玻璃周边区一部分不在烘弯模上,导致玻璃成为废品;而烘弯模没有定位装置,内外片玻璃就容易造成错位,玻璃错位的后果是内外片玻璃之间有中空,贴合度不好,合片时会产生气泡,甚至破裂;此外烘弯模没有定位装置,也导致操作过程时间会加长,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挡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挡杆装置,包括模具底座,所述模具底座上设置有成型框,所述成型框设置有定位杆,其中所述定位杆包括活动调节螺杆、锁紧螺母和位于活动调节螺杆端部的挡杆。
为了保证定位准确,所述定位杆的数目为3个,符合三点定位原则。
为了保证强度和防止变形,所述模具底座和成型框通过栅栏式支撑杆连接。
为了防止成型框在热弯过程中变形严重,所述栅栏式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L型支撑条。
为了便于搬运,所述模具底座边沿设置有搬运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合理的改良,实现玻璃简单高效地上片定位的效果,相比人工操作,其定位更加方便且更准确,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原来人工操作造成的失误,降低此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挡杆装置,包括模具底座1,所述模具底座1上设置有成型框2,其中所述模具底座1边沿设置有搬运扶手4,便于操作人员搬运。所述成型框2设置有定位杆3,按照三点定位原则,所述定位杆3的数目为3个,其中所述定位杆3包括活动调节螺杆31、锁紧螺母32和位于活动调节螺杆31端部的挡杆33。
所述模具底座1和成型框2通过栅栏式支撑杆5连接,保证整个结构的强度和防止变形,同时也相对节约材料。所述栅栏式支撑杆5的内侧设置有L型支撑条51,起到辅助加强的作用,防止成型框2在热弯过程中变形严重。
在实际操作中,上第一层玻璃时调好定位杆3位置,或在加模前用该型号的玻璃定好活动挡杆的位置,然后每上一层玻璃时只要玻璃边缘靠住定位杆3即可。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经过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简单高效地解决了玻璃上片定位的难题,与人工操作相比有以下好处1.省时:一般上片方式在上片定位,也就是摸好玻璃与烘弯模周边的留边量时,因是靠手摸眼看的比较费时,而使用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活动挡杆,利用三点定位的原理,上片时只要玻璃边缘靠住定位杆就可以了,很快;
2.防错位:因玻璃品种的形状各异,不能完全保证模具上下边在同一水平线上,故一种情况下玻璃在烘弯炉内运行过程中内外片容易错位,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活动挡杆可解决这一问题,只要挡杆是在模具底的一边,上片时玻璃靠紧了挡杆,就不会错位;
3.防掉模:一般上片方式因是人为操作,玻璃与烘弯模之间难免会放置不均匀,这样就造成了玻璃掉模的风险,烘弯玻璃上片定位活动挡杆避免了这一点,只要第一次定好了位置,就不会出现掉模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华尚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华尚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3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