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370.2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2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虞市天涵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5/00 | 分类号: | A45B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启明专利代理事务所 44270 | 代理人: | 陈三九 |
地址: | 312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棱柱 结构 伸缩 伞中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改良了的伞中棒,尤其是之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
背景技术
伞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常用品之一,亦是一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现有的伞具都是在追求美丽和绚丽上下成本和精力,顾客在挑伞的时候,也都是从这方面着手,为此,生产厂家也把精力和财力往这块上投资。一味追求美感自然便会丧失质量,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伞具都一定程度的存在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而且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存在构件之间装配松动,原因之一就是雨伞的伞中棒出现了问题,一般的雨伞伞中棒大都是圆形,虽然有其优势,但是还存在使用寿命短、支撑强度不够等问题,而且伸伞中棒伸的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度不高,造成晃动,影响使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圆柱形的伞中棒手感不好,与手掌之间不能形成较好的径向定位。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伞中棒的结构设计上很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是一种与传统的伞中棒同一性质的产品,其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伞中棒的结构强度不足,使用手感不好,且伞中棒的各部件之间配合度不高。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包括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所述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均为呈正三棱柱状的筒管,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上,所述第三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上,且所述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第一节中棒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两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第二节中棒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一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的凹弧面与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的任意一个凹弧面相对应,
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60毫米,
所述第二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
所述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
优选于:所述第二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上,所述第三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上,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与所述第一节中棒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节中棒与所述第二节中棒之间的间隙均为0.18毫米。
优选于: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6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5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5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虞市天涵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上虞市天涵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