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6890.6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湛从昌;曾良才;陈奎生;邓江洪;陈新元;傅连东;黄富瑄;朱学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系统 压力 冲击 控制 | ||
1.一种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峰值控制阀由导阀和主阀组成;
主阀包括主阀体(1)、主阀座(2)、主阀芯(4)、伞形主阀芯杆(5)、碟形弹簧(20)、支承环(6)、调压螺杆(7)和保护罩(9);主阀的结构是:主阀体(1)的左端内侧中心处开有深度与主阀座(2)厚度相等的圆孔,圆孔内装有主阀座(2),调压螺杆(7)同轴线地安装在主阀体(1)内的右端,调压螺杆(7)与主阀体(1)螺纹连接,主阀体(1)右端安装有保护罩(9);伞形主阀芯杆(5)的右端同轴线活动地装入调压螺杆(7)的圆孔中,主阀芯(4)与伞形主阀芯杆(5)的左端固定连接,伞形主阀芯杆(5)装有1~3组碟形弹簧(20),碟形弹簧(20)左侧与伞形主阀芯杆(5)的伞形凸台右侧面相接触,碟形弹簧(20)右侧与支承环(6)相接触;
主阀体(1)底部靠近左端处开有主阀排油孔(3),主阀体(1)的上部中间位置处开有主阀进油孔(18),主阀体(1)的左端内侧设有的圆孔中心处开有主阀控制油孔(21),主阀控制油孔(21)与主阀进油孔(18)由油道(19)导通,主阀控制油孔(21)与阀座通孔(22)相通,阀座通孔(22)位于主阀座(2)的中心处,主阀控制油孔(21)直径与阀座通孔(22)直径相等;
导阀包括导阀端盖(12)、导阀阀体(16)和导阀阀芯(15);导阀的结构是:导阀阀芯(15)置于导阀阀体(16)内,导阀阀体(16)左端中心处开有导阀第一进油孔(17),导阀端盖(12)的中心处开有导阀第二进油孔(11),在导阀阀体(16)轴线中间位置处的正下方开有导阀控制油孔(14);导阀端盖(12)与导阀阀体(16)接触处开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装有第一O型橡胶密封圈(10);
导阀安装在主阀体(1)上,主阀体(1)的上部开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装有第二O型橡胶密封圈(13),主阀进油孔(18)位于第二密封槽的中心处,主阀进油孔(18)与导阀控制油孔(14)相通,主阀进油孔(18)与导阀控制油孔(14)的直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阀阀体(16)为左端封闭的空心圆柱形,空心圆柱形的内径为9~14mm,长度为25~36mm,导阀阀芯(15)为球形,直径与空心圆柱形的内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阀第一进油孔(17)、导阀第二进油孔(11)和导阀控制油孔(14)的直径均为6~10 mm,导阀第一进油孔(17)、导阀第二进油孔(11)和导阀控制油孔(14)在导阀内的孔口加工有45°的倒角,深度为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1)为左端
封闭的空心圆柱形,空心圆柱形的内径为18~22mm,长度为80~100mm;主阀体(1)的主阀排油孔(3)的直径为10~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通孔(22)直径为5~8mm,与主阀芯(4)接触的阀座通孔(22)孔口加工有45°的倒角,深度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阀芯(4)为球形,直径为8~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主阀芯杆(5)的直径为6~10mm,表面镀铬,镀铬层厚度为0.01~0.0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弹簧(20)为对合和叠合的组合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环(6)的厚度h为10~15mm,内圆直径d为10~14mm,外圆直径D为25~35mm;支承环(6)的截面为两个对称的梯形构成,梯形的锐角α为30~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用压力冲击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螺杆(7)由右端的方形手柄、左端的圆柱体和中间的圆杆构成,中间的圆杆长度为30~40mm;圆柱体的左侧面同中心地加工有圆孔,从圆柱体的左端开始加工有外螺纹,外螺纹的长度为圆柱体长度的0.6~0.8倍,在圆柱体其余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加工有第三密封槽,第三密封槽装有第三O型橡胶密封圈(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68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操作的方便移动冰箱
- 下一篇:一种便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