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粗二甲醚储罐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2045.3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1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张家港扬子江国际***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醚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甲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粗二甲醚储罐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二甲醚(DME)的分子式为CH3OCH3,无色无味无毒,具有液化石油气(LPG)相似的物理性质,其十六烷值也较高,因此,二甲醚作为喷雾剂外,还可直接作为液化石油气的替代品以及车用燃料,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在国内外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甲醇蒸汽在催化剂作用下产生脱水反应后,生产粗甲醚蒸汽经过粗甲醚冷凝器后进入粗甲醚储罐进行下一步精馏处理。但是由于夏季生产运行时,环境温度较高,使得系统压力增加,系统满负荷运行,进一步导致生产状况恶化、设备故障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粗甲醚罐在夏季的时候温度过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粗二甲醚储罐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基台、粗甲醚罐、至少一条用于输送冷却液的冷却管、集液槽和排液管,所述粗甲醚罐置于所述基台上,所述基台内装有供液单元,所述冷却管设于所述粗甲醚罐的上方,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喷淋口,所述供液单元与所述冷却管相连,所述集液槽装在所述粗甲醚罐下部,所述排液管与所述集液槽连通。
其中,所述基台为两个。
其中,所述冷却管为两条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粗甲醚罐轴线的两侧。
其中,所述冷却管的喷淋口设于所述冷却管的下部。
其中,所述排液管连接于所述集液槽的最低处。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冷却水管。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污液处理单元,所述污液处理单元与所述排液管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粗二甲醚储罐冷却装置,通过供液单元的设置,为冷却管供应冷却液,喷淋到粗甲醚罐的表面,使得粗甲醚罐降温,达到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粗二甲醚储罐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粗二甲醚储罐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台1、粗甲醚罐2、冷却管3、冷却管6、集液槽4和排液管5,所述粗甲醚罐2置于所述基台1上,所述基台内装有供液单元7,所述冷却管3设于粗甲醚罐2的上部,所述冷却管3上设有喷淋口,所述供液单元7与所述冷却管3相连,所述集液槽4装在所述粗甲醚罐2下部,所述排液管5与所述集液槽4连通。
为实现更稳定的固定粗甲醚罐的方式,优选地,所述基台为两个。所述基台内装有供液单元,供液单元7供给冷却液;为加强冷却效果,优选地,所述冷却管为两条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粗甲醚罐轴线的两侧,冷却液通过冷却管6和冷却管3,通过冷却管(3,6)的喷淋口喷淋。这样的布设方式使得冷却液能够覆盖整个粗甲醚罐的表面,并且能够达到降温的需要。
为避免能源的浪费,优选地,所述冷却管(3,6)的喷淋口设于所述冷却管的下部。通过供液单元的作用使得冷却液能够快速的流过粗甲醚罐的表面,实现冷却效果并且避免资源的浪费。
为避免集液槽存有液体,优选地,所述排液管5连接于所述集液槽4的最低处,这样便于整个集液槽中的冷却液能够方便快速的流出。
为实现冷却水管(3,6)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单元8,所述固定单元8用于固定冷却水管(3,6),在工厂的现实环境中,冷却管可能被人为的和非人为的碰到,导致冷却装置的失效,所以增设固定单元能够避免发生事故,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污液处理单元9,所述污液处理单元9与所述排液管5相连。从粗甲醚罐外表面留下来的液体,通过污液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够回收利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所述冷却液优选为水,廉价易得,降温效果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2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舱外航天服生保系统二轮能量回收系统
- 下一篇:腌制调味沙芥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