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阳极CT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5903.1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8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周锐;刘翔;范韶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明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10 | 分类号: | H01J35/10;H01J3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阳极 ct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T球管,尤其是一种旋转阳极CT球管。
背景技术
CT机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随着技术的发展,CT机以高分辨能力及直观、准确的诊断效果而得以推广普及,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CT球管,也称为X射线管,是CT机中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X射线,CT球管的技术完善与否直接影响CT机的工作效果。
一个CT球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外壳,阴极,阳极等等。通过加压阴极,使阴极发射电子,并使电子聚焦去轰击阳极靶。阳极靶接受电子轰击而产生X射线,同时产生热量并散发出去。传统的固定阳极CT球管由于阳极焦点面遭受不断的电子轰击而导致阳极靶温度过高,从而限制了它的功率。要提高功率,阳极焦点面就必须增大,但焦点面增大又影响了影像清晰度,两者不能兼顾。
旋转阳极CT球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旋转阳极CT球管的阳极可以旋转。传统的旋转阳极CT球管,是阳极靶的旋转,在阳极旋转时实际焦点沿着它的表面旋转,其轨迹为一圆环,使得所产生的热量分布在一个连续运动着的环状面上。阳极靶焦点面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热量变小,提高了CT球管的功率。但如果进一步增加阳极功率以增加旋转阳极的速度,则要求阳极靶盘可以承受的热量更大,而阳极靶的热容量有限,因此就要求阳极靶能够快速散热。然而传统的旋转阳极CT球管的阳极靶不与CT球管的外壳接触,导致阳极靶的散热只能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散热速度慢,散热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阳极CT球管,包括:球管管芯,其为真空密封装置,包括金属球管壳体,连接于所述球管壳体内的阳极靶3,以及位于所述球管壳体内且与所述阳极靶3位置相对应的阴极4;球管支座12,其上设置冷却油入口及冷却油出口,所述球管管芯容放在所述球管支座12内部空腔内;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球管壳体及连接在所述球管壳体上的阳极靶3转动;阴极静止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阴极4上的第一磁铁5及与所述第一磁铁5位置对应且连接在所述球管支座12上的第二磁铁6。
优选的,所述球管壳体由筒状的旋转阳极外壳2及平盖状的壳体1焊接而成,所述阳极靶3连接在所述旋转阳极外壳2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球管支座12外的电机10,以及与所述电机10相连并穿过所述球管支座12,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并伸入到所述壳体1内部的旋转支撑轴11。
优选的,所述阴极4通过第一轴承7连接在旋转支撑轴11的伸入端上。
优选的,所述球管支座12内部空隙填充可循环的冷却油9,所述球管管芯及旋转支撑轴11的一端浸没在所述冷却油9中。
优选的,所述旋转支撑轴11与球管支座12之间通过第二轴承8连接。
优选的,所述阳极靶3为环状钨靶,所述阴极4为螺旋管状的钨灯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阳极靶和金属球管壳体连接并作同步旋转,不但使得阳极焦点面变大,而且使得阳极靶能够通过金属球管壳体进行热传导散热,使得散热效率更高,热容量更大,提高了CT球管的转速,并延长了CT球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阳极CT球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阳极CT球管,包括:球管管芯,其为真空密封装置,包括金属球管壳体,连接于所述球管壳体内的阳极靶3,以及位于所述球管壳体内且与所述阳极靶3位置相对应的阴极4;球管支座12,其上设置冷却油入口及冷却油出口,所述球管管芯容放在所述球管支座12内部空腔内;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球管壳体及连接在所述球管壳体上的阳极靶3转动;阴极静止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阴极4上的第一磁铁5及与所述第一磁铁5位置对应且连接在所述球管支座12上的第二磁铁6。其中,所述冷却油9的入口位置正对所述阳极靶3,所述冷却油9的出口位置在图中未示出,所述冷却油9通过进出循环直接将热量带走。
优选的,所述球管壳体由筒状的旋转阳极外壳2及平盖状的壳体1焊接而成,所述阳极靶3连接在所述旋转阳极外壳2上。其中,所述旋转阳极外壳2的截面形状为楔形。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球管支座12外的电机10,以及与所述电机10相连并穿过所述球管支座12,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并伸入到所述壳体1内部的旋转支撑轴11。
优选的,所述阴极4通过第一轴承7连接在旋转支撑轴11的伸入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明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明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5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支柱三向阀保险装置
- 下一篇:随钻进的岩层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