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1280.2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蔡和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H02K11/00;H02K7/1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3257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门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门电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挖掘机专用的油门电机。
背景技术
油门电机,通常包括盖板、底座以及依次联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扇形齿轮和输出轴,盖板和底座构成一个密闭腔,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扇形齿轮均置于密闭腔内,输出轴包括置于密闭腔内的内置部和用于与外部的油门拉杆相连接来控制油门大小的外置部,外置部穿出底座露置于密闭腔外,所述密闭腔内还设有可反馈油门位置信号的电位计,电位计与电机轴相连接。
油门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步进电机接收电信号带动扇型齿轮旋转并带动输出轴来回转到,控制油门大小,并通过自带的电位计反馈油门位置信号。
电机轴对应与扇形齿轮连接处、与电位计连接处均会产生摩擦,传统的油门电机是直接将电机轴和扇形齿轮、电机轴与电位计直接连接的,这不仅使得电机轴与扇形齿轮、电机轴与电位计的联动不够灵活,而且严重降低了油门电机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油门电机的工作环境对其密封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灵活、实用寿命长的油门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门电机,包括盖板、底座以及依次联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扇形齿轮和输出轴,盖板和底座构成一个密闭腔,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扇形齿轮均置于密闭腔内,输出轴包括置于密闭腔内的内置部和用于与外部的油门拉杆相连接来控制油门大小的外置部,外置部穿出底座露置于密闭腔外,所述密闭腔内还设有可反馈油门位置信号的电位计,电位计与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电机轴对应与扇形齿轮连接处、与电位计连接处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润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脂的设置,使得电机轴与扇形齿轮、电机轴与电位计的联动的灵活性大大提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它们之间的摩擦,提高油门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与盖板的接触部位、盖板与底座的接触部位均涂设有不干密封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从驱动电机与盖板、盖板与底座之间的间隙部位渗入到密闭腔内,提高油门电机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内对应输出轴外置部的一侧设有底座凹槽,底座凹槽内设有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旋转轴唇形密封圈与输出轴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从底座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隙部位渗入到密闭腔内,进一步提高油门电机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门电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去除底座后的剖视图(齿轮未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油门电机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油门电机,包括盖板1、底座2以及依次联动连接的驱动电机3、扇形齿轮4和输出轴5,盖板1和底座2构成一个密闭腔6,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31、扇形齿轮4均置于密闭腔6内,输出轴5包括置于密闭腔6内的内置部51和用于与外部的油门拉杆相连接来控制油门大小的外置部52,外置部52穿出底座2露置于密闭腔6外,所述密闭腔6内还设有可反馈油门位置信号的电位计8,电位计8与电机轴31相连接,所述电机轴31对应与扇形齿轮4连接处、与电位计8连接处均设有电机轴凹槽311,所述电机轴凹槽311内设有润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脂的设置,使得电机轴31与扇形齿轮4、电机轴31与电位计8的联动的灵活性大大提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它们之间的摩擦,提高油门电机的使用寿命。
所述驱动电机3与盖板1的接触部位013、盖板1与底座2的接触部位012均涂设有不干密封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从驱动电机3与盖板1之间的间隙部位013、盖板1与底座2之间的间隙部位012渗入到密闭腔6内,提高油门电机的密封性。
所述底座2内对应输出轴5外置部52的一侧设有底座凹槽21,底座凹槽21内设有旋转轴唇形密封圈7,旋转轴唇形密封圈7与输出轴5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从底座2与输出轴5之间的间隙部位渗入到密闭腔6内,进一步提高油门电机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1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管材全自动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涂料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