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挡板式单向超速关闭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230.2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2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宝山 |
主分类号: | F16K21/04 | 分类号: | F16K21/04;F16K31/11;F16K37/00;H01F2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3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单向 超速 关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侵式电力变压器辅助安全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装在变压器与储油柜的联管中的挡板式单向超速关闭阀。
背景技术
目前,当变压器由于内部故障或其他原因,引起油的大量外溢、泄漏时,该阀具有“一排油即关闭”的功能,可立即切断储油柜与变压器间的油路,使储油柜不再给变压器补油,是油侵式电力变压器理想的辅助安全保护装置,也是带充氮灭火装置的油侵式变压器必须安装的组件。但是,由于现有的结构存在缺陷,使用时往往出现多种问题,具体如下:
1、活络板上端套装在复位转轴上,接触面积大,摩擦阻尼大,影响泄漏的关闭灵敏度,在流速设定时会产生误差,即在油外溢或泄漏时,活络板上的阀板不能立即切断储油柜与变压器间的油路;
2、活络板上端套装的复位转轴贯穿于靠近阀盖的阀体上,固定干簧接点的支架悬于活络板的侧上部,阀板能保持稳定的半开状态,一是靠活络板上的磁铁与干簧接点的相互吸引、二是复位机构中拉簧支撑,但是一旦磁铁退磁、拉簧弹力失效或者剧烈震动的情况下,阀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关闭,造成误动作;
3、复位转轴与阀体之间的螺纹套易松动漏油,且不易二次拧紧;
4、阀体与阀盖之间的密封垫为面密封,密封效果不好,而且密封垫暴漏在外,易老化;
5、活络板上的拉簧机构一旦固定,其产生的弹性拉力就不能调节,即在磁铁和拉簧位置不变同时也不做更换的前提下,无法进行油流速整定;
6、阀盖上的接线端子只有两个,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根据如上所述,现有的产品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板式单向超速关闭阀,它安装在变压器与储油柜的联管中,当变压器因故障引起变压器油外泄时,关闭阀会自动关闭阀板,并发出报警信号,防止储油柜中的变压器油外泄助燃,对变压器起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阀体、阀盖、阀板、玻璃视窗和复位手柄,其特征是: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一角架,该角架由立架和底板组成,在立架上铰接有向底板倾斜的测试拨叉,在立架上还设置有平行于测试拨叉的两个、三个或四个干簧接点,在测试拨叉上侧的立架上还设置有复位连杆,在复位连杆与测试拨叉上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在测试拨叉上支撑有铰接在底板上的活络板,在活络板下侧对应干簧接点的位置各设置磁铁,在活络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拉簧螺杆机构,在活络板上侧固定有阀板;在阀体出油口端处设置有复位转轴,复位转轴在阀体外的轴端固定有复位手柄,在阀体内的复位转轴上还设置有复位拨爪;所述的阀盖上设置有两个翻盖,阀盖与两个翻盖分别组成独立的接线仓和检测排气仓,接线仓上设置有出线口,接线仓内的阀盖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检测排气仓内的阀盖上设置有气塞和端部对应测试拨叉的探针。
为了防止玻璃视窗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受损,在玻璃视窗上设置有视窗压盖。
为了改善密封效果,由原结构的面密封改为线密封,在阀体与阀盖之间、阀盖与翻盖之间设置有通过限位槽限位的密封圈。
为了防止复位转轴与阀体之间漏油,在阀体外的复位转轴轴端还设置有转轴压套。
所述两个翻盖的闭合对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栓。
由于每个干簧接点引出两条导线,接线端子的数量4个、6个或8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活络板铰接在底板上,摩擦阻尼小,流速设定误差小;
2、活络板支撑于测试拨叉上,仅靠重力就能保持阀板的半开状态,在瞬间超压或受到意外震动时误动作几率小;
3、转轴压套可以在复位转轴与阀体之间漏油时,旋紧防止漏油;
4、限位槽限位的密封圈密封方式为线密封,密封效果大大提高的同时由于密封圈避免了暴漏在外,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5、拉簧螺杆机构是油流速整定装置,转动螺杆上的调整螺母可以改变关闭整定值;
6、阀盖上的接线端子改为4个、6个或8个,适应各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局部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四接线端子接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六接线端子接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八接线端子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宝山,未经张宝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梁边跨浇筑支撑系统
- 下一篇:外置夹辊器的管带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