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试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6061.2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1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厚补;王守泽;戚东涛;仲光哲;李奇;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管材 化学 介质 腐蚀 性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化学介质如水、酸、碱、盐、腐蚀性气体和有机溶剂等都能对材料产生物理和化学的作用,使其性能大幅度降低。因此,材料对腐蚀性化学介质的稳定性以及在化学介质中的耐久性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各种材料在静态或动态条件下的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试验方法成为首先研究的热点。
对于管材而言,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试验方法也通常采用静态浸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小件试样浸泡在化学介质中,测定试样性能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变化,以此判断管材的耐化学介质性能。该方法虽然操作步骤简单易行,试验装置简便可取,但大量的事例表明,单纯采用静态浸泡试验结果作为管材材质选择的依据,往往会酿成灾难性破坏事故。因为管材材质的选取同输送介质类型、运行温度压力等密切相关,而该试验过程仅能实现温度可控,且在静态浸泡状态下,也不能全面模拟化学介质在管材内部流动腐蚀的情况。
近来,为了表征材料在接近实际工况条件下的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高温高压釜试验方法和装置得到较多的应用。该方法是将化学介质和小件试样置入高温高压釜内,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来实现静态或动态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模拟。但该方法操作步骤繁琐,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且对试验设备要求极高、试验装置造价昂贵,不具有通用性,同样不能模拟化学介质在管材内部流通腐蚀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全面模拟化学介质在管材内部流通腐蚀状况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装置,包括动力设备、输送设备、化学存储设备、试验管段和废气回收设备,所述动力设备通过输送设备与所述化学存储设备相连,所述化学存储设备通过输送设备与所述试验管段相连,所述废气回收设备通过渗漏介质导出管与所述存储设备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分别固定与所述试验管段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所述试验管段密封在所述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内,所述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通过所述渗漏介质导出管与所述化学存储设备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的外部为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壁为内衬,两所述试验管段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密封件相连,所述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的两调整螺钉均紧压在一所述密封件上,所述密封件和所述试验管段上均有管段密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箱为对开式防护箱。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供气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分别与所述动力设备和所述试验管段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化学存储设备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装置,通过耐蚀循环泵驱动液态化学介质流经试验管段,实现对管材现场输送介质情况的模拟,以所测管段的质量和壁厚变化以及内表面的形貌变化,对所测管段的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进行综合评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耐蚀循环泵,2、胶管,3、化学介质池,4、供气系统,5、腐蚀介质渗漏处理装置,6、试验管段,7、废气回收装置,8、加热装置,9、内衬,10、管段密封装置,11、渗漏介质导出管,12、调整螺钉,13、耐蚀垫圈,14、对开式防护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管材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的装置,目的为测试普通碳钢管材在室温条件下的耐硫酸腐蚀性能,该装置包括耐蚀循环泵1、胶管2、耐蚀垫圈13、化学介质池3、试验管段6和废气回收装置7,耐蚀循环泵1通过胶管2与化学介质池3相连,化学介质池3通过胶管2与试验管段6相连,废气回收装置7通过渗漏介质导出管11与化学介质池3相连。
其中,耐蚀垫圈13分别固定在试验管段6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6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