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履带独立行走钻机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0115.6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4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姚亚峰;姚宁平;宋海涛;梁春苗;白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F15B21/04;B60K1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独立 行走 钻机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履带独立行走钻机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履带式钻机在煤矿坑道钻探中的应用已很普遍,目前的履带式钻机主要有整体履带式钻机和分体履带式钻机。整体履带式钻机尺寸较大,主要应用于巷道尺寸条件较好的煤矿,分体履带式钻机则主要应用于巷道较狭窄的煤矿,在使用中发现分体履带式钻机对于巷道条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分体履带钻机在行走时需要用油管连接起来,但行走时需注意两车体的同步问题,防止扯断油管,到达工作位后,车体位置的调整不灵活,不能随意布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部分液压系统在钻机行走时独立工作、打钻时用连接油管连接后共同工作的双履带独立行走钻机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履带独立行走钻机液压系统,包括泵车液压系统和钻车液压系统,两系统通过连接油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泵车液压系统包含有独立的泵车电动机、主泵和泵车油箱,主泵从泵车油箱吸入低压油,输出的高压油进入主泵功能换向阀,分出两路油:一路进入泵车行走多路阀,通过泵车行走多路阀两联连接左右泵车履带马达;另一路进入连接油管Ⅰ;
所述的钻车液压系统包含有独立的钻车电动机、副泵和钻车油箱;副泵从钻车油箱吸入低压油,输出的高压油进入副多路阀,控制给进油缸、稳固油缸、钻车履带马达的动作;来自泵车液压系统中主泵功能换向阀的液压油通过连接油管Ⅰ进入主多路阀,控制回转马达和给进油缸。
所述的主泵的回油有两路:一路直接经泵车冷却器和泵车回油滤油器回到泵车油箱;另一路主多路阀的回油经连接油管Ⅲ通过泵车冷却器和泵车回油滤油器回到泵车油箱。
所述的副泵的回油通过钻车冷却器和钻车回油滤油器回到钻车油箱。
来自钻车液压系统中的负载反馈油经连接油管Ⅱ和来自泵车行走多路阀的负载反馈油通过梭阀相比较后,进入主泵的控制器控制主泵的排量变化。
来自副泵控制口的液压油进入副泵油路板上的调压阀,控制副泵排量的变化。
所述的主泵经泵车吸油滤油器从泵车油箱吸入低压油;
所述的副泵经钻车吸油滤油器从钻车油箱吸入低压油。
所述的副多路阀为六联串并联阀,第一联与其余联串联,其余各联之间为并联;
第一联置于前位时,副泵油液进入副泵油路板,通过副泵给进阀进入给进油缸,控制给进油缸的动作;第一联在中位时,副泵油液进入副多路阀第二至第六联,通过每一联阀分别控制机身调角油缸和钻车稳固油缸的动作;第一联置于后位时,副泵油液进入钻车行走多路阀,该阀两联通过钻车行走手柄控制钻车履带马达的动作,钻车行走多路阀置于中位时,钻车履带马达制动;副多路阀各联置于中位时,副泵卸荷。
所述的主多路阀第一联通过回转油路板进入回转马达,控制回转马达的动作;第二联通过给进油路板进入给进油缸,控制给进油缸的动作;主多路阀处于中位时,主泵卸荷,回转马达处于浮动状态。
所述的给进油路板上集成有液压锁Ⅰ和液压锁Ⅱ两组液压锁,液压锁Ⅰ连接来自主多路阀的液压油,液压锁Ⅱ连接来自副泵油路板的液压油;
所述的给进油路板上集成有直动换向阀、节流口及液控换向阀,直动换向阀进口连接回转油路板,液控换向阀的液控口连接节流口,液控换向阀的工作口与给进油缸连接;
所述的给进油路板上集成有液控二位阀,其液控端连接来自拧卸钻杆阀的液压油,工作口连接给进油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履带式钻机的分体化液压传动及其独立控制,相比当前的整体履带式钻机,单个车体尺寸小,适用于特殊巷道和使用工况;相比当前的分体履带式钻机,单个车体可单独控制,钻车和泵车行走时不需连接油管,因此不会相互限制,钻车和泵车在钻场的布置很方便,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未经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0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