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拆卸的RFID电子铅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390.1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6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肖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宏山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卸 rfid 电子 铅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拆卸的RFID电子铅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很多场合,都需要使用铅封装置,对物品进行铅封,以防止物品被修改或破坏,如电表、水表、煤气表、集装箱等物品的铅封。传统的铅封装置,其铅封方式通常是,在铅封后,再通过号码钳打码或印有数字码的铅封,但是,这种铅封装置,由于防伪用的数字串是公开的,轻易就能被拆卸,并仿冒进行重新铅封;而且,这种铅封装置无法被信息设备识别,数据不能被及时方便的采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拆卸、并能适应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防拆卸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电子铅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拆卸的RFID电子铅封装置,它包括用于铅封的金属线、插入件、与所述插入件匹配的卡接件、RFID标签、电路模块,所述卡接件开设有可供所述金属线两端插入的通孔;在所述金属线两端插入所述通孔后,所述插入件通过插入所述卡接件而将所述金属线两端卡死固定于所述卡接件,且所述金属线通过所述电路模块与所述RFID标签形成电路回路。
所述插入件包括插入部、固定于所述插入部底部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左侧成型有向后翘的左侧弹片、右侧成型有向前翘的右侧弹片;所述卡接件开设有可供所述插入部插入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卡死所述左侧弹片和右侧弹片的槽位。
所述RFID标签、电路模块均安装固定于所述卡接件内。
所述RFID标签位于所述卡接件内的前侧。
所述电路模块位于所述卡接件内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铅封的金属线、插入件、与插入件匹配的卡接件、RFID标签、电路模块,卡接件开设有可供金属线两端插入的通孔;在金属线两端插入通孔后,插入件通过插入卡接件而将金属线两端卡死固定于卡接件,且金属线通过电路模块与RFID标签形成电路回路;在使用时,当插入件通过插入卡接件而将金属线两端卡死固定于卡接件,使金属线将物品铅封,此时,只能通过剪断金属线或破坏卡接件,才能打开物品的铅封,而剪断金属线会使金属线、电路模块与RFID标签之间形成的电路回路切断,从而不能读取RFID标签内的信息,而破坏卡接件会使RFID标签也被破坏,从而也不能读取RFID标签内的信息,即达到防拆卸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的RFID标签可内置信息数据,并被外部的信息设备读取,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RFID标签内的信息数据可及时方便地采集,适应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防拆卸的RFID电子铅封装置,它包括用于铅封的金属线1、插入件2、与插入件2匹配的卡接件3、RFID标签4、电路模块5,卡接件3开设有可供金属线1两端插入的通孔31;在金属线1两端插入通孔31后,插入件2通过插入卡接件3而将金属线1两端卡死固定于卡接件3,且金属线1通过电路模块5与RFID标签4形成电路回路,即只有插入件2通过插入卡接件3而将金属线1两端卡死固定于卡接件3时,金属线1才能通过电路模块5与RFID标签4形成电路回路,使得外部的信息设备可以读取RFID标签4内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插入件2包括插入部21、固定于插入部21底部的卡接部22,卡接部22的左侧成型有向后翘的左侧弹片23、右侧成型有向前翘的右侧弹片24;卡接件3开设有可供插入部21插入的卡槽32,且卡槽32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卡死左侧弹片23和右侧弹片24的槽位,因为,当插入件2的卡接部22插入至卡接件3的卡槽32时,后翘的左侧弹片23和前翘的右侧弹片24均会向内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待左侧弹片23和右侧弹片24插入至槽位时,则左侧弹片23和右侧弹片24会由于弹力而张开,从而使插入件2卡死在卡接件3内,进而将金属线1两端卡死固定于卡接件3。当然,所述插入件2与卡接件3的卡接结构,不仅限于为上述结构,也可以为其它卡接结构,只要其可以达到的目的为:将金属线1卡死固定并使金属线1卡死固定后,可使金属线1通过电路模块5与RFID标签4形成电路回路,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宏山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宏山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