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地净化效果模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2321.4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凌程;万蕙;曾思栋;杜鸿;曹增龙;刘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地 净化 效果 模拟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地净化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地净化效果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湿地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湿地的净化机理研究这个领域,净化机理的研究不仅需要得到湿地总的净化效果,还需要得到湿地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净化效果,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模拟实验,进行模拟实验的传统装置大都是一个桶状的容器,容器上开设一个出水口;例如,在泥炭蘚湿地的净化机理模拟实验中,需要先根据泥炭蘚湿地的组成部分(包括泥炭藓层、腐根土壤层、泥炭层)进行培养,然后再进行净化模拟实验,其中,在探讨泥炭蘚湿地泥炭层的净化时,只是机械的培养泥炭层,然后再进行净化实验,通过检测出水口流出的水样作进一步研究;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泥炭蘚湿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净化作用是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机械的取出泥炭层来做净化实验,会破坏这种有机体,忽略其它层对该层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并不能真实的反应泥炭层净化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实验装置满足上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地净化效果模拟实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地净化效果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空心的容器、带有止水夹的导管;容器侧壁开设有两个以上竖直排列的孔;导管设置在孔内,通过孔与容器连通。
所述容器为圆柱形状,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
进行实验时,将待检测湿地通过开口放置在容器中,根据待测湿地的组成部分在与待测层对应的孔中安装导管,其余的孔用塞子堵住,即可进行湿地净化实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导管与不同高度的孔连接获得湿地体系不同层的测量数据,实现了在不分割整个湿地有机整体的前提下,得出湿地体系不同层的净化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装置进行湿地净化实验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湿地净化实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容器的结构简图。
其中,1—容器,2—导管,3—孔,4—止水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端开口的空心的容器1、带有止水夹4的导管2;容器1侧壁开设有两个以上竖直排列的孔3;导管2设置在孔3内,通过孔3与容器1连通;容器为圆柱形状,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
进行实验时,将待检测湿地通过开口放置在容器中,根据待测湿地的组成部分在与待测层对应的孔中安装导管,其余的孔用塞子堵住,即可进行湿地净化实验。
具体实验步骤为:
步骤(1)培养实验湿地体系;
可以按湿地不同层的成分在容器中人工培养湿地体系进行培养;也可以
从自然湿地中整体取出湿地体系放入容器中进行实验。
步骤(2)选择合适位置的孔,安放导管;
根据湿地体系的分层,将导管布置在不同层之间的交界处,如图2所示,
在泥炭藓层、腐根土壤层、泥炭层三层之间各布置导管,其余的孔用塞子堵住。
步骤(3)进行湿地净化实验;
将污染液从容器的开口倾入,通过开闭不同导管所带的止水夹,来获得不同层的实验效果,收集开启止水夹的导管所流出的污染液,接收一定量的污染液后再将污染液从开口倒回容器使其继续回流,实现多次回流;回流一定时间后对回流得到的污染液取样,进行污染液浓度的测验,并和实验前的浓度比较,计算出量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2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