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00kV变电站管型母线挠度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7037.0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4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广;韩思玮;赵振江;高俊秀;宋海蛟;孙然;姚国胜;杨柏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0 | 分类号: | H02G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500 kv 变电站 母线 挠度 修正 方法 | ||
1.500kV变电站管型母线挠度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电站管型母线挠度修正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吊车与管型母线最小安全作业间隙的确定
(1)、吊臂与母线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确定
最大过电压为2.2kV条件下,海拔高度及海拔校正系数Ka分别为0m和1.0时,对应的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为3.3mm;海拔高度及海拔校正系数Ka分别为1000m和1.076时,对应的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为3.7mm;海拔高度及海拔校正系数Ka分别为2000m和1.159时,对应的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为4.2mm;
(2)、吊钩与母线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确定
最大过电压为2.2kV条件下,海拔高度及海拔校正系数Ka分别为0m和1.0时,对应的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为3.3mm;海拔高度及海拔校正系数Ka分别为1000m和1.076时,对应的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为3.8mm;海拔高度及海拔校正系数Ka分别为2000m和1.159时,对应的最小理论安全作业间隙为4.3mm;
步骤二、管型母线托架的更换
在步骤一基础上确定吊车与管型母线最小实际安全作业间隙为4.5mm~5mm,将一定长度的管型母线等分成K节,管型母线上的吊点的个数为K+1,将两个竖直板(3b)与吊车副钩支撑滑轮(8)转动连接,将吊车副杆支点连接架(5)与吊车副杆支点(9)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吊车将管型母线托举装置起吊至管型母线上的预先顺次编号的第一吊点处,将杠杆插入通孔(4d)中使螺纹管(4b)转动,伸缩杆(4)的移动带动副钩平台(3)绕吊车副钩支撑滑轮(8)转动,再将管母固定转盘(2)旋转至水平状态,上半圆环(1a)与下半圆环(1b)将管型母线(7)的第一吊点固定,吊车将第一吊点抬起至与上层导线的距离小于7米而大于5米时,更换管型母线当前吊点处的托架,重复上述过程,顺次将其它吊点处的托架更换;
步骤三、管型母线托举后的挠度的校核
利用管型母线自重,单位N;和静触头下压力,单位N,采用力法求解
列力法方程,(σ1×X1)+△p=0 (1)
式(1)中σ1—力作用下的位移;m
△p—荷载作用下的位移;m
X1—支撑反力,N
用图乘法求解位移σ1、△p:
求位移公式:
式(2)和(3)中:—设X=1单位下的弯矩;N·m
Mp—荷载作用下的弯矩;N·m
E×I—结构刚度;N/m2
w—弯矩为M下的图形面积;m2
y—弯矩为M下的图形的形心;m
解力法方程得到X1
然后,叠加得到结构弯矩曲线图,
由图分析并计算得出,管型母线跨中最大弯矩M,单位N·m
上述式(4)中,M为每节跨中最大弯矩,N·m;L为每节管型母线中相邻两个托架的端部间距,m;E×I为结构刚度,N/m2;如果,得到的最大挠度Vmax不满足0.5D<Vmax<D,则返回步骤二重新进行托架的更换;如果,得到的最大挠度Vmax满足0.5D<Vmax<D,其中D为管型母线的外径,m;则管型母线挠度修正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70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