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非晶带材连续退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8488.X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康博强;王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朱兵 |
地址: | 26623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非晶带材 连续 退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环状非晶带材进行连续退火的全自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非晶带材的生产和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环状的非晶带材进行退火处理,如在制造环状非晶电感铁芯过程中,在对环状非晶带材进行性能检测前需要对其进行退火处理,即对其进行规定的加热、冷却和加磁场处理。
传统的退火工艺是依靠人手动将带材送入退火炉、手动控制退火炉内温度、手动收集退火后的带材,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具有以下缺点:1、需要占用人工来实现送入和收集的工作,不但消耗人力、效率低,更重要的是人工操作手法不稳定、一致性差、特别是在徒手接触带材时会对带材的性能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带材检测结果的可信度;2、手动控温需时时刻刻监控退火炉内温度状况,由于温度传递的滞后性,退火过程中很难实现在指定温度时间内稳定升到某一温度,造成温度控制不稳定、一致性差,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信度;3、由于人工来实现送入和收集的工作,工作效率低,造成退火炉内的气密性较差、不能维持高度的无氧环境,造成带材氧化,影响非晶带材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非晶带材全自动连续退火,使其能够按照规定的温度曲线完成稳定、无氧、无差别的退火是非晶检测过程的核心环节,对非晶带材质量及性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全自动送料、取料、无超调自动控温且造价低、结构简单、精度高、性能稳定的全自动非晶带材连续退火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非晶带材连续退火系统,主要由上料部分、热处理部分、取料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上料部分和取料部分分别位于热处理部分的左右两侧;热处理部分包括退火炉;退火炉内设置一根横向贯穿并伸出炉外的金属棒,退火炉外至少设置用于固定金属棒的四个阀门;上料部分用于将非晶带材套在金属棒上并送入退火炉内,热处理部分用于对非晶带材进行加热、加磁场和冷却处理,取料部分用于将非晶带材从退火炉内取出并脱离金属棒,控制部分用于控制各部分操作。
优化的,金属棒左端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右端设置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二阀门关闭时,与退火炉左端开口形成密封连接;第三阀门关闭时,与退火炉右端开口形成密封连接。
优化的,上料部分包括加料箱、托料气缸、第一进料气缸、第二进料气缸和挡板;加料箱位于金属棒的左端,第二进料气缸位于金属棒的上方,挡板位于加料箱的下方,第一阀门位于加料箱的右侧,托料气缸和第一进料气缸依次从上到下位于加料箱的左侧;托料气缸能够托住位于加料箱内最下端的非晶带材,第一进料气缸能够推动位于加料箱和挡板之间的非晶带材,将其套在金属棒上,第二进料气缸能够将金属棒上的非晶带材推入退火炉内。
优化的,金属棒两端与四个阀门连接处采用黄铜,金属棒中间由不锈钢管制成。
优化的,热处理部分从左到右依次包括预加热区、加热区和冷却区,其左端设置保护气体的出气管,右端设置保护气体的进气管;退火炉炉体采用无磁钢,外圈用电阻丝加热,炉体内设置四组热电偶。
优化的,取料部分主要由第一出料气缸、第二出料气缸和接料箱组成;接料箱位于金属棒右侧末端的下方;在第一出料气缸上设置电磁线圈和套在电磁线圈外的弹簧;第一出料气缸抓取非晶带材并带动带材在金属棒上滑行跨过第三阀门,第二出料气缸推动非晶带材在金属棒上滑行跨过第四阀门,直至推动非晶带材脱离金属棒落入金属棒下方的接料箱中。
优化的,在弹簧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铁板和橡胶垫。
优化的,控制部分包括输入输出结构、PC机控制机构、PLC控制机构、执行单位及启动部件;在输入输出机构中对系统的操作进行各项设置;PC机控制机构将各项设置记录在软件控制程序中,并与PLC控制机构通信;PLC控制机构接收到PC机控制机构的启动信号后控制执行单位及启动部件动作并把动作完成情况或报警信息发送至PC机控制机构。
优化的,执行单位及启动部件主要由实现上电断电功能的接触器、自动上料接料的气动电磁阀、可控硅调功触发模块、纵磁调功触发模块、及纵磁电流、电压显示部件组成。
优化的,热处理部分的加热程序采用PID无超调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8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