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68428.1 申请日: 2013-11-15
公开(公告)号: CN104631115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0
发明(设计)人: 董金翠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6M13/513 分类号: D06M13/513;D06M13/165;D06M13/503;D06M13/46;D06M15/03;D06M13/144;D01F1/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4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纺织品 抗菌 防臭 整理 应用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技术,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抗菌防臭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断面世,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标志着服装用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技术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抗菌防臭整理在美国等国家被称为抗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和生产出自己的抗菌纤维及纺织品,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液中制取的纤维大都是涤纶、腈纶、锦纶等;国内目前大都是采用抗菌剂后整理的方法使产品获得抗菌性能,如东华大学抗微生物腈纶织物CHA、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J-963抗菌整理织物等。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纤维改性加工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来实现;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及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性能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技术,以便更好地针对纺织品进行抗菌防臭整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技术,具体包括:

(1)微生物抗菌:微生物抗菌整理剂主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非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剂不浸入微生物细胞,而是将微生物细胞壁用物理方法加以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外露而将细胞杀死;有机硅季铵盐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由于细菌一般带有负电荷,而季铵盐在水中带正电荷,二者因静电引力吸引在一起,使细菌细胞壁表面停止振动,呼吸也同时停止;由于抗菌剂不浸入细菌细胞体内,不影响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因此不会产生遗传变异的耐药性菌,这种抗菌机理俗称为“接触杀死”,基本属于“专守防卫”型,当季铵N+表面上附着的细菌遗骸或尘土过多时,抗菌效果降低,但通过洗涤,抗菌效能可再现;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物浸入微生物细胞中,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影响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再生能力,使微生物细胞内酶的代谢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麻痹,进而衰竭,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类)的抗菌机理属于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当抗菌剂与细菌接触时,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影响DNA和RNA的再生,并抑制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有关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机理: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一般是通过分解、氧化、还原、中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使含臭的物质转化为无臭物质,以达到消臭的目的;如以铁-酞菁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消臭剂能分解含臭的硫化氢、氨、硫醇等;

2.抗菌防臭整理剂及其加工方法:

抗菌防臭整理剂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灭菌防臭效果的优劣不仅决定着被加工织物的质量,而且与人体的卫生保健息息相关;作为理想的抗菌防臭整理剂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抗菌防臭效果优良,加工方法简便,成本低;②不影响人体生理机能;③与其他加工助剂有相溶性,不损伤织物,不影响外观;④耐家庭的湿洗、干洗等;目前使用的抗菌剂大体可分为无机、有机和天然抗菌剂三大类;

(2)无机抗菌剂:适宜添加于合成纤维熔融纺丝原液中;它是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金属或其化合物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得到的;此类抗菌剂最大优点是耐热性可达500℃,非常稳定和安全;将含有TiO2、ZnO和SiO2等的纳米微粉掺入天然或合成纤维中,可纺出各种抗菌和除臭的纤维;这种纤维具有优良的保健功能,特别适用于制作医药用品,如手术服、护士服、手术巾、绷带等;    

(3)合成有机抗菌剂:合成有机抗菌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二十余大类,其中结构较为简单是醛基水溶液(福尔马林),结构较为复杂是异噻唑和咪唑类等;用在纺织品上的合成有机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季铵盐类、季铵盐类、双胍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8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