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鹿血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0746.2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邹慧;王莲平;朱丽佳;鞠培新;周立梅;赫之也;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14 | 分类号: | A61K35/14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孙国振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鹿血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鹿血粉的制备。
背景技术
鹿血是指鹿科梅花鹿或者马鹿的血,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其味甘咸、性热、入肝肾二经,有养血益精、行血祛痪、消肿疗伤的功效。主治虚损腰痛、心悸、失眠、 肺屡吐血;崩漏、带下。
近年来,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鹿血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鹿血的应用已不局限保健食品领域。以鹿血为原料开发的产品具有很好的量小,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由于鹿血资源的局限性,并且其开发产品比较单一,仅限于对原血液的利用和加工,深度开发和利用不足;再有地域上的限制, 鹿类驯养业的发展规模数量也有限,使得对其的利用与开发增加困难。
目前,鹿血多单方或复方制备成各种鹿血酒,部分产品选用鹿血粉为原料加工成胶囊或片剂,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常见的鹿血粉制备方法为烘干干燥法,此种制备方法由于加工过程中温度高,使鹿血的功效成分损失或破坏。为了避免烘干干燥法对鹿血中有效成分造成的损失,冷冻干燥法逐渐代替烘干法。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法制备鹿血粉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尤其对处理血制品这类热敏性原料更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采用冷冻干燥技术产品成本昂贵,干燥时间较长。贮藏试验还表明, 冷冻干燥食品其优良的品质不能持久,也即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品质的改变。
本发明借鉴了传统的血液保存方法,在血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乙醇来凝固血液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并通过多次的回流提取,将血液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扩散到乙醇及水相中,并通过脱蛋白处理,将采集鹿血中生成的絮集蛋白有效分离出去,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可缩短干燥的时间,降低高温对有效成分破坏的风险。本发明加工处理简单,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此外有效保留了鹿血中成分,又能延长鹿血粉的有效期。另外,采用本发明提取的鹿血粉制备鹿血酒、鹿血口服液颜色鲜亮,不易产生沉淀。本发明可为鹿血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鹿血粉的制备方法,克服现有的烘干法和冻干法存在的前述不足。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鹿血加40%浓度的乙醇6倍体积量,40-50℃条件下温浸12小时,加热至100℃开始计时,回流提取3小时,滤过。
2、向步骤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40%浓度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分别均在加热至100℃后开始计时,第一次加步骤1所用鲜鹿血5倍体积量,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步骤1所用鲜鹿血4倍体积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提取的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原鹿血量的1/2。
3、向步骤2所得的浓缩液中依次加入浓缩液体积的5、6、7倍量95%浓度的乙醇脱蛋白3次,每次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药液浓缩至原鹿血总量的1/4,浓缩液经喷雾干燥后获得鹿血粉。
本发明与现有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借鉴了传统的血液保存方法,在血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乙醇来凝固血液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并通过多次的回流提取,将血液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扩散到乙醇及水相中。鹿血粉制备过程中,依次用5、6、7倍量乙醇脱蛋白3次,可有效的将采集鹿血中生成的絮集蛋白等大分子有效分离出去。采用本发明加工的鹿血粉,生产的鹿血酒及鹿血口服液溶液颜色鲜亮,不易生产沉淀。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可缩短高温干燥的时间,降低高温对有效成分破坏的风险,有效保留了鹿血中成分,又能延长鹿血粉的有效期。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提取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无环境污染,适合于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将1L鹿血加浓度为40%的乙醇6L,45℃条件下温浸12小时,加热至100℃开始计时,回流3小时,滤过。再向滤液中加入40%浓度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分别均在加热至100℃后开始计时,第一次加5L,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4L,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提取的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0.5L。向所得浓缩液中依次加入2.5L、3L、3.5L浓度95%的乙醇脱蛋白3次,每次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浓缩至0.25L,浓缩液经喷雾干燥后可得160g左右鹿血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0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杯槽的鼠标垫
- 下一篇:中英文电子书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