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5009.0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赵益春;马静;伍帅;李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7/30 | 分类号: | F16K17/30;F16K17/36;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自动 复位 泄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量防护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切断阀门。
背景技术
过流阀是一种流量防护装置,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管道中通过规定范围内的流量时,阀门是开启的,介质可从过流阀通过。当出现管道或附属设备破裂,以及填料脱落等事故时,管道中的介质流量会迅速增加,超过规定值后,该阀则自动关闭,以防止贮罐内介质大量流失。
常见的过流阀有两种形式,一种结构是不带旁路的,此类阀门在出现流量过大导致阀门关闭后,须将过流阀拆下才能让过流阀的阀瓣复位。另一种结构是阀瓣上带泄流孔的,在发生故障的设备修复完毕,且关闭下游阀门后,介质流经小孔,经过一段时间后,过流阀上、下游压力差达到平衡,阀瓣能自动复位,待过流阀自动复位后再打开下游的阀门,系统恢复正常工作。但由于阀瓣上有小孔,此类阀门在关闭后仍有大量介质从阀瓣处流出造成浪费,并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另外若过流阀与下游阀门的距离比较远或下游阀门的密封不是很好时,阀门的复位时间会非常长甚至无法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它包括阀体和阀瓣,其中心加工有阶梯状通孔,通孔内设有阀瓣,所述的阀瓣由圆盘和杆状组成,所述的阀瓣的杆状部分从下至上依次套装有导套、弹簧、上弹簧座和锁紧螺母,所述的阀体一侧还设有旁路管线,其与阀体内的通孔相连通,且旁路管线上设有截止阀。
在上述的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所述的阀体的上端和下端设有旁路内孔,通过旁路内孔让旁路管线与阀体内的通孔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所述的导套的中心设有突出的圆台,导套中心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使得导套套装在阀瓣的杆状部分之外。
在上述的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所述的导套底面与通孔的阶梯台阶之间设有调整垫圈。
在上述的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所述的阀体的阶梯状通孔下端的台阶处加工有锥形圆面,且阀瓣的下端的圆盘下端面加工有锥形圆面,形成密封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所述导套的螺纹段设有导向结构。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
当系统的故障排除后,关闭过流阀下游的阀门,打开过流阀的旁路截止阀,过流阀阀瓣上的压力差会慢慢减小,当压力差小于弹簧的压缩力时,阀瓣重新打开,从而实现过流阀的复位功能。
介质仅通过阀瓣处流出阀门。当介质流量超过设定值,阀瓣上压差增加,阀瓣沿着介质流动方向运动导致阀门关闭,此时过流阀的主路(阀瓣处)和旁路都是关闭的,介质不会泄漏。
在调节阀门关闭流量方面设置了两个调节结构:在导套和阀体之间设置调整垫圈结构,在弹簧一端设置弹簧座和锁紧螺母结构。两个调节结构可以分别调整介质的作用力和弹簧的作用力,从而大大增加关闭流量的调整范围,并更容易保证弹簧的压缩量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设计锥面密封结构,与传统的平面密封相比,有利于在密封处获取更大的密封比压,同时锥面处不易存积杂物,进一步保证了密封性。
为了进一步保证锥面密封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在导套和阀体螺纹连接的基础上设置配合间隙很小的导向段,以提高阀瓣动作的对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能实现自动复位和零泄漏的过流阀示意图;
图2为调整垫圈安装示意图;
图3为锥形密封示意图;
图中:1.阀体;2.阀瓣;3.调整垫圈;4.导套;5.锁紧套圈;6.弹簧;7.上弹簧座;8.锁紧螺母;9截止阀;10.旁路管线;11.旁路内孔;12.台阶;13.圆盘的下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阀体1中心加工有通孔,通孔的下端为阶梯状。通孔内安装有阀瓣2,所述的阀瓣2底部为圆盘,圆盘上为杆状。在杆状外套装有导套4。所述的导套4的中心加工有突出的圆台结构,中心加工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使得导套4套装在阀瓣2的杆状部分之外,所述的导套4上安装有锁紧套圈5,锁紧套圈5与阀体1之间为螺纹连接,通过锁紧套圈5将导套4锁紧。所述的导套4与阀体1为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为了调整阀瓣2在关闭过程中的行程,以便改变介质对阀瓣2的作用力,在导套4底面与通孔的阶梯台阶之间固定安装调整垫圈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5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