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VB网卡开发方法及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3750.9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4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广;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6 | 分类号: | G06F1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vb 网卡 开发 方法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VB网卡开发方法及平台。
背景技术
TCN(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列车通信网络)是在列车分布式控制系统之上发展起来的列车、诊断信息数据通信网络。MVB(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多功能车辆总线)是TCN的一部分,用来实现位于同一车辆或固定重联的不同车辆中的设备间通信。TCN-MVB网络技术符合IEC61375-1国际标准。
MVB网卡用于MVB网络的通信,研制的MVB网卡应符合IEC61375-1标准中有关MVB的技术要求,能够实现过程数据、消息数据及监控数据的通讯功能。对于MVB的1类设备,其仅具有过程数据功能和设备状态响应功能,功能相对简单,可由FPGA硬件逻辑实现。而对于MVB的2、3、4、5类设备,除具有1类设备的功能外,还具有消息数据的功能。其中4类和5类设备还具有总线管理能力,可以成为总线主。这些更复杂的功能通常需要在嵌入式CPU(如ARM)上实现。
在具体的MVB网卡的卡发过程中,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现有的方法为软件和硬件分别开发,当硬件和软件完成开发后,将软件在硬件上进行系统的正确性验证,然和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硬件的开发往往滞后与软件,这样将导致软件的测试、修改等工作被推迟,从而导致整个开发周期的被延长,从而延长了开发的周期。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加快MVB网卡开发速度,简化MVB网卡开发流程的MVB网卡开发方法及平台。
(二)技术方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MVB网卡开发方法,包括:
步骤S1:仿真待开发MVB网卡的硬件逻辑结构,以形成虚拟MVB网卡;
步骤S2:将软件写入所述虚拟MVB网卡的存储介质中;
步骤S3:将所述软件在所述虚拟MVB网卡上运行及验证。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对MVB网卡的上位机接口、总线收发器、软件接口、控制器、通讯内存以及MVB总线建模;
步骤S1.2:构建顶层的功能单元;
其中,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对应于MVB网卡总线的总线单元、对应于所述上位机接口的上位机接口单元、对应于总线收发器的总线收发单元、对应于软件接口的软件接口单元、对应于控制器的控制单元、对应于通讯内存的存储单元以及对应于MVB总线的虚拟MVB总线;
各功能单元间利用内置的信号、端口以及套接字进行单元间的绑定;
步骤S1.3:编译可执行文件以实现所述步骤S1.2中的各个功能单元。
优选地,
所述虚拟MVB总线通过TLM套接字与所述总线收发单元完成一对多的绑定。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仿真形成虚拟上位机,并通过上位机接口单元使所述仿真形成的虚拟上位机与所述步骤S1至S3形成的虚拟MVB网卡进行数据和/或命令的交互。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虚拟MVB总线实现所述步骤S1至S3所形成虚拟MVB网卡与连接在所述虚拟MVB总线上的其他MVB网卡进行数据和/或命令的交互。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TLM2.0中提供的阻塞/非阻塞传送接口来仿真所述虚拟MVB总线中数据的传输。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TLM2.0中提供的阻塞/非阻塞传送接口来仿真所述存储单元中数据的读写。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System C或System Vevrylog仿真形成所述MVB网卡的硬件的逻辑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MVB网卡开发平台,包括硬件仿真子平台以及软件加载运行子平台:
所述硬件仿真子平台用以仿真待开发MVB网卡的硬件逻辑结构,以形成虚拟MVB网卡;
所述软件加载运行子平台用以将软件写入所述虚拟MVB网卡中,并将所述软件在所述虚拟的MVB网卡上运行及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硬件仿真子平台包括建模单元、构建单元以及编译单元:
所述建模单元用以对MVB网卡的上位机接口、总线收发器、软件接口、控制器、通讯内存、软件安装板卡以及MVB总线建模;
所述构建单元用以构建顶层的功能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37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盐碱地花生种植方法
- 下一篇:金属互连结构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