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机跑偏测量与调节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6980.0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1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14 | 分类号: | F27B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杨青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机跑偏 测量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机跑偏测量与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机跑偏是烧结设备常见故障之一,烧结机跑偏会造成:
(1)引起台车轮对轨道产生巨大的轴向力,台车轮侧面与导轨内侧产生非常大的摩擦力,导致台车轮的寿命大大缩短;
(2)由于台车轮轴装用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在长期轴向力的作用下,轴承提前失效,端盖也容易被挤碎。因而,当台车行走在机尾弯轨上时,台车之间如有空隙,轮子会掉下,造成台车数小时被挤事故停机;
(3)烧结机台车的长期跑偏造成机头弯轨底座开焊,弯轨下沉,当台车经过时就会出现台车被卡;
(4)由于台车侧与导轨长期摩擦,导轨在每次年修都要更换和调正。导轨的找正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因此不仅增加了年修的成本而且加大了维修人员的工作强度。特别是在机尾处,弯轨被烧结机磨出1cm宽和深的沟。如果更换直接影响年修的进度,因此每年都需要电焊工用堆焊条一点点焊补,其位置还处于风箱和单辊导料箱之上,工作环境非常差,稍不留神就有跌下去摔伤的危险。
(5)台车跑偏使摩擦力增加,造成传动系统负荷增加,造成传动系统的频繁故障。
目前调偏常用的方式是调节机头头部星轮轴承座侧面的调整丝杠,例如台车向右跑偏,则调整左侧星轮轴承座丝杠,即用调整头部星轮轴线来调节台车跑偏,但是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烧结机跑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烧结机跑偏的测量以及校正方法,提供一种烧结机跑偏测量与调整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烧结机跑偏测量方法包括:
1)校正导轨,并测量机头或机尾弯轨、导轨、头部星轮或尾部星轮相对中轴线的偏移;所述中轴线为烧结机一端导轨沿轴向的中点和另一端星轮沿轴向的中点所连成直线;所述导轨沿轴向的中点以两侧导轨的端点为基准测得。
实际测量中,为方便后续测试可以中点为基准挂好铅垂线。
此处导轨应当是直线度合格的导轨。在寻找中点前,需先对导轨进行更换,使用经纬仪对导轨的直线度、平行度和水平度全面测量、逐段进行调整,对于直线度不合格的导轨直接不予使用。
优选的,在烧结机上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框架结构,并在两框架结构连接参考线,所述参考线和中轴线重合。为测量方便起见,可在两端轴向方向的中点处悬挂铅垂线,并在框架结构悬挂铅垂线,该铅垂线与参考线相交。优选的,使用电焊在烧结机上焊好框架结构,并在框架结构上悬挂铅垂线。此处框架结构为可以固定参考线的结构,参考线为钢丝,且具有一定的屈服度。
以上步的交点为中心,对头部和尾部星轮齿扳上的各点以及弯轨进行对称测量,成组记录下每一组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利用头部的油压千斤顶和尾部的移动摆架对头部星轮各尾部星轮进行了调整,具体测量点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者减少测量点。
2)分别以星轮轴线中点为中心,在该中点所处水平面内,分别对星轮齿顶内侧四个点分别测量,得到星轮与轨道垂直度偏差度,所述星轮轴线中点为星轮中心处铅垂线与参考线的交点。
实际测量中,可以选择在头部星轮和尾部星轮的正上方各挂一个铅垂线并且和参考线相交。
3)以星轮轴线为基准,从齿顶测量烧结机头部星轮水平度,得到星轮轴线和弯轨水平度的差异。
4)对轨道的直线度及水平度进行测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系列的数据点用来测量轨道的直线度和水平度的偏差
5)对移动摆架东西两侧出现偏差数据测量,所述偏差包括移动摆架的水平标高,移动摆架立柱的垂直度以及移动摆架中心线和参考线的偏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烧结机跑偏的调节方法,包括:
1)对星轮调整,轴承底座与烧结机机架之间用垫板调整至标高,并使星轮轴线和中轴线垂直。
对星轮调整,轴承底座与烧结机机架之间用垫板调整标高,待螺栓紧固后应紧密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塞入面积不得大于接触面积的1/3,同时水平标高的偏差控制在0.5mm范围内。对星轮轴线进行调整时期与参考线垂直时,可使用油压千斤顶,对星轮进行调整,使星轮轴线与参考线之间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mm,并在星轮内部用工字钢进行加固。
2)以星轮轴线为基准,调整弯轨各部位间距。头部弯轨的调整,以头部星轮轴线为基准,根据检测数据,调整弯轨各部位间距。放大弯轨内外轨距,放大时以图纸尺寸先确定内轨,放大的尺寸加在外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6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