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式软连接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6422.6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1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卢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铜盟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式软 连接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领域,具体是一种片式软连接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电气连接广义上是指电气产品中所有电气回路的集合,包括电源连接部件例如电源插头、电源接线端子等、电源线、内部导线、内部连接部件等;而狭义上的电气连接则只是指产品内部将不同导体连接起来的所有方式。电气连接包括:接线端子、PCB连接器、工业连接器、接线盒、重载连接器、电缆、电缆接头、安全栅、接触件等。 为了统一术语,一般所称的电气连接是指狭义上的电气连接,而使用电气连接组件来指广义上的电气连接。电气连接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工业生产、基础建设、化工、港口、机械、国防、工业控制等领域。
其中,软连接是现场设备应用进程之间的一种逻辑上的连接,从材质上分为铜软连接,不锈钢软连接。铜软连接适用于各种高压电器、真空电器、矿用防爆开关及汽车、机车等相关产品做软连接用,采用裸铜线或镀锡铜编织线(绞线),用冷压方法制成。
在铜软连接中,又分为片式软连接、绳式软连接两种,其中,片式软连接一般是将多层长短不一的铜薄片,通过点焊连接在触点上,在理想状态下,由于铜薄片长度由长至短排列,当将一组由长至短排列的铜薄片向较短铜薄片一面弯曲到一定角度时,铜薄片组两端就会出现同时齐平的状态。但由于铜薄片不易固定,而且加工中易滑动,加上点焊的特殊要求,往往造成焊接不牢或者焊接后的长度不均等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精准控制铜片长度,有效保证铜片的整齐一致性,而且有利于后续焊接的安装操作的片式软连接焊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精准控制铜片长度,有效保证铜片的整齐一致性,而且有利于后续焊接的安装操作的片式软连接焊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片式软连接焊接方法,包括如下几步:
一、下料,根据软连接尺寸、弯曲角度,截取不同长度的铜片;
二、铣铜片,将不同长度的铜片按长度从短至长按序叠放至需要数量后,用固定夹具在靠近需要先焊接的一端将多层铜片夹牢,再通过“7”字形夹具将多层铜片向较短铜片一面弯曲至一定角度,待后焊接的一端基本齐平后用固定夹具将后焊接的一端固定,再将带有固定夹具的多层铜片放置在铣平夹具上将先焊接的一端铣平整,然后再将带有固定夹具的多层铜片取出,调换方向后,将未铣平的一端铣平;
三、焊接,将经过铣平的多层铜片夹具夹紧端通过电子束焊的方式焊接在接线端上;
四、后续焊接,另一端再焊接时,只需要将带有夹具的多层铜片通过焊接夹具固定即可通过电子束焊的方式焊接在接线端上,从而完成片式软连接的焊接。
当采用本发明所述片式软连接焊接方法时,通过采用简单的夹具将未焊接的多层铜片牢固固定,可以精准控制片式软连接产品最终铜片长度的一致性,有效保证了铜片在软连接制作过程中的整齐性,便于后续焊接和安装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根据软连接尺寸、弯曲角度,截取不同长度的铜片;
二、铣铜片,将不同长度的铜片按长度从短至长按序叠放至需要数量后,用固定夹具在靠近需要先焊接的一端将多层铜片夹牢,再通过“7”字形夹具将多层铜片向较短铜片一面弯曲至一定角度,待后焊接的一端基本齐平后用固定夹具将后焊接的一端固定,再将带有固定夹具的多层铜片放置在铣平夹具上将先焊接的一端铣平整,然后再将带有固定夹具的多层铜片取出,调换方向后,将未铣平的一端铣平;
三、将经过铣平的多层铜片夹具夹紧端通过电子束焊的方式焊接在接线端上;
四、后续焊接,另一端再焊接时,只需要将带有夹具的多层铜片通过焊接夹具固定即可通过电子束焊的方式焊接在接线端上,从而完成片式软连接的焊接。
当采用本发明所述片式软连接焊接方法时,通过采用简单的夹具将未焊接的多层铜片牢固固定,可以精准控制片式软连接产品最终铜片长度的一致性,有效保证了铜片在软连接制作过程中的整齐性,便于后续焊接和安装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铜盟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铜盟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