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6324.2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黄文;王翔;王庆;李水生;肖玲;杨宇晴;张海发;林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培育 石斑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餐桌中的上等佳肴,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南方沿海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地石斑鱼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经济价值巨大。
石斑鱼从受精卵发育到幼苗阶段需要经过漫长的生长和变态过程才能长成幼苗,而由于技术上的不足,导致了绝大多数的石斑鱼受精卵无法成功发育成幼苗,有限数量的幼苗是石斑鱼行业的发展的最大障碍,使得石斑鱼育苗技术成为石斑鱼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的石斑鱼苗主要是通过室外高位池培育获得的。这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优点是产量高、操作简单、时间短,缺点是粗放式、不稳定、鱼苗体质弱、病害多。由于是室外培养,这种培苗方式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常常因为天气的变化,导致池中藻类种群结构剧烈更替,水体生态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给石斑鱼苗的成活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加上粗放式的管理,培苗过程中带入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且过量加入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中腐殖质增加、有害微生物群落结构占优势,导致培苗后期鱼苗病害多或者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鱼苗进入下一生长环境后成活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该方法产量高而且稳定、产出鱼苗体质优良、病害少、幼苗成活率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设置室内育苗池,并对需用的海水进行预处理;
(2)选取生物饵料,所述生物饵料包括活体海水浓缩小球藻、轮虫、枝角类和丰年虫;其中活体海水浓缩小球藻和丰年虫可直接投放使用,轮虫和枝角类需经营养强化剂强化后投放使用;
(3)设置放卵密度,放卵密度为8000~16000个石斑鱼优质受精卵/m3海水;
(4)控制育苗池水体系统平衡,利用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的方法以及通过含全池吸底的补充过程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
(5)生物饵料的投喂过程:孵化后第三天~第十天,投喂轮虫,使得育苗池中轮虫密度为10~15个/mL;第十一天~第十五天,投喂轮虫和枝角类,使得育苗池中轮虫密度为5~10个/mL、枝角类密度为3~5个/mL;第十六天~第三十天,投喂枝角类,使得枝角类密度为5~10个/mL;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投喂枝角类和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第三十五天后,投喂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
本发明步骤(1)中室内育苗池为面积大小优选是15~25m2、深1.5m的水泥池,且采光良好,不漏雨,有充气石增氧。
本发明步骤(1)中对需用的海水进行预处理过程是:将海水全部经过沙滤沉淀后,再经漂白粉杀菌、消毒,并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处理,充分曝气2天后备用,其中所述漂白粉的浓度为20~30ppm(g/每吨海水),所述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15~25ppm(g/每吨海水)。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的营养强化剂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素。所述的营养强化剂尤其是优选为富含EPA、DHA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素。
本发明步骤(2)和(4)中所述浓缩小球藻的初始密度为100亿~200亿个/mL。
本发明步骤(4)中利用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的方法以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的具体过程是:
(a)在孵化后第三天一次性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500~2000ppm(表示1mL/吨),并加入50cm深的海水;
(b)第四天~第十五天继续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700~2400 ppm浓缩小球藻和5cm深的海水;
(c)第十六天~第三十天更换的海水量从10cm深增加到30cm深,其中每隔5天加大10~12cm深的换水量,并按50~100mL浓缩小球藻和5cm深新鲜海水的比例添加浓缩小球藻;
(d)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不添加小球藻、流动海水;
(e)第三天~第三十天添加200mL活菌,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不添加活菌;
其中所述浓缩小球藻的初始密度为100亿~200亿个/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猪饲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泵热水机在线自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