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灯具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3493.0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1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铭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铭远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3/02;F21V29/77;F21V29/8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义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灯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LED灯具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借由中央罩体将光源由灯具侧缘加以扩散的LED灯具结构,使该LED灯具结构更具有照明、美观及情境效果呈现的实用价值。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或西方国家,传统蜡烛的使用已从单纯的照明功能的需求,延续至今更增添应用在居家装饰、喜庆、祭祀典礼或营造气氛等用途,其使用范围、功能与用途越来越广泛,俨然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之一;然而传统蜡烛点燃时因会产生火焰的关系,使用时如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火灾或烧伤身体等意外;再者蜡烛使用于室外也常因空气流动的关系不易点燃或容易熄灭的困扰;更甚者,蜡烛点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将造成空气污染,以致影响空气质量以及易熏黑周遭环境(例如墙壁或天花板),实不具环保的落实与健康生活质量的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有的一般灯具,在不同情境的要求下除了高亮度的照明灯具外,亦有如烛光般的小灯泡来取代传统的蜡烛,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使用者于夜间时有着如烛火般不刺眼的柔和光源,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气氛,不仅能够节省电源,并且柔和的微光能够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境来转换情绪。
LED灯具有高亮度、高稳定度、高使用寿命、以及低消耗电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及照明等的用途,LED灯具一般包括灯座及灯体,灯体设有LED发光芯片及灯罩等组件,而灯座设有LED驱动装置,以驱动LED发光芯片动作发光;然而由于LED灯的光源有指向性,投射的角度较小,所以一般的烛火(蜡烛)灯通常都不具有良好的照明亮度,且烛火(蜡烛)灯功率较小,所以LED灯具结构对于散热设计上也较为薄弱,进而影响了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兼顾LED灯具的照明亮度及散热效率,实为LED灯具一重要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别于习知结构的LED灯具结构,其可让LED灯具提供出不同情境的发光特性,同时能具有更良好的散热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LED灯具结构,该LED灯具结构包括:
一中央罩体,该中央罩体更设置有一中空管体;一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连接于中央罩体尾端,该连接单元更设置有一接头装置;
一主灯体,该主灯体连接于中央罩体顶端,并透过中空管体与连接单元电性连接,该主灯体用以产生一光源并透过中央罩体向外送出。
进一步,接头装置更用以连接一外部灯座,更得施外力使接头装置脱开连接单元替换之。
进一步,主灯体更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用以辅助逸散该主灯体所产生的热能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与壳体合为一体;
至少一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用以顶峙该散热单元,并将热能传导至该散热单元并产生光源。
进一步,散热单元为插片式鳍片。
进一步,散热单元更环绕并容置一驱动单元。
进一步,主灯体更设置有一固定板用以顶峙该驱动单元。
进一步,壳体表缘更设置有至少一对流孔,该对流孔用以使散热单元暴露在空气中,以形成一自然对流,来逸散热能。
进一步,中空管体表缘更设置有一折射面,该折射面用以反射光源。
进一步,连接单元与主灯体更透过该中央管体以至少一传输线组达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主灯体与中央罩体的固定型态更可为一卡扣、一旋转迫紧及一嵌合方式中任选其一。
借由前述的组合结构,可以创造出由上向下投射光源再透过中央罩体的反射渲染扩散,形成一种不同氛围情境的光源,连接单元则接合于中央罩体的另一端,并可自由拆卸组装来变换不同的连接头,主灯体亦可自由拆卸组装,来简化LED灯具的维修程序。而驱动单元插接嵌入于容置空间中,并由散热单元的鳍片环绕包围着,如此可为驱动单元创造出良好的散热效果,主灯体的壳体上设置有对流孔,可用于将主灯体工作所产生的热源借由对流效应逸散出去,产生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LED灯具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LED灯具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LED灯具结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 主灯体 11 壳体
12 发光单元 13 散热单元
14 固定板 20 中央罩体
21 挡片 30 连接单元
40 驱动单元 111对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铭远,未经吴铭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3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