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双壁罐外层一体化成型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3472.9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9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斌;王少明;李华;李英吉;柏芹锋;王爱萍;王鸿茹;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少明;李华;李英吉;柏芹锋;王爱萍;王鸿茹;张锐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双壁罐 外层 一体化 成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玻璃纤维和导流网层依次均匀铺设于所制得的玻璃钢内壁罐的外侧;在所铺设的导流网层上均布有与树脂罐相连通的树脂导入管道;通过真空袋将玻璃钢罐和树脂导入管道包覆,并将真空袋和玻璃纤维抽至真空;通过逐段开启各树脂导入管道,使树脂由树脂导入管道中排出并沿导流网层均匀导入所铺设的玻璃纤维中;待树脂固化成型后即得玻璃钢双壁罐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真空袋将玻璃钢罐包覆并将真空袋和玻璃纤维抽至真空,其具体方法是:
在玻璃钢罐体的两端封头处各设置一个真空抽吸口,通过真空抽吸装置分别对两真空抽吸口进行抽吸,直至将真空袋和玻璃纤维中所滞留的空气抽至真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铺设的导流网层上均布有与树脂罐相连通的树脂导入管道,其具体方法是:
在所铺设的导流网层外侧均匀缠绕树脂布料管;通过真空袋将玻璃钢罐及树脂布料管套装于真空袋内;将树脂导入管的一端与位于真空袋内的树脂布料管连通,其另一端与真空袋外的树脂罐连接,树脂导入管与真空袋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逐段开启各树脂导入管道,使树脂由树脂导入管道中排出并沿导流网层均匀导入所铺设的玻璃纤维中,其具体方法是:
通过两端封头上的真空抽吸口将真空袋和玻璃纤维抽至真空状态;开启位于罐体中部的树脂导入管,树脂通过树脂导入管进入树脂布料管中,树脂通过树脂布料管上的树脂排放口导入玻璃纤维中;依次由罐体中部向其两端逐步开启树脂导入管开关,直至将铺设于两端封头上的玻璃纤维布满树脂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布料管在玻璃钢罐体的轴向上呈间隔设置,其间距为300~600mm,树脂布料管的截面孔径为10~20mm,其上的树脂排放口开孔率为5~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袋为聚酰胺真空袋,其厚度为0.004~0.006mm。
7.一种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系统,包括玻璃钢内壁罐体(2)及位于罐体(2)两端的封头(1),所述玻璃钢内壁罐体(2)和两端封头(1)上依次铺设有玻璃纤维层(9)和导流网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真空导入装置,所述真空导入装置包括:树脂导入管道(4)、真空袋(6)和真空抽吸装置(8),所述树脂导入管道(4)间隔缠绕于所述导流网层(10)上,所述树脂导入管道(4)上分布有多个树脂导入口(5)及向着所述导流网层(10)排放树脂的树脂排放口(7),各所述树脂导入口(5)与树脂罐相连通;所述真空袋(6)套装于所述玻璃钢内壁罐体(2)及封头(1)的外侧,在两所述封头(1)的至少一端设有用于将真空袋(6)和玻璃纤维层(9)抽至真空的真空抽吸口(3),所述真空抽吸口(3)与所述真空抽吸装置(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导入管道(4)包括树脂布料管(41)和树脂导入管(42),所述树脂布料管(41)呈间隔缠绕于所述导流网层(9)的外侧,所述树脂布料管(41)上均匀设有多个树脂导入口(5)和树脂排放口(7),相邻两所述树脂布料管(41)上的树脂导入口(5)呈交错分布,所述树脂布料管上(41)的树脂导入口(5)与所述树脂导入管(42)的一端连通,所述树脂导入管(4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真空袋(6)并与所述树脂罐相连通,所述树脂导入管(42)与所述真空袋(6)通过密封条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钢双壁罐外壁一体化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布料管(41)的孔径为10-20mm,同一所述树脂布料管(41)上的相邻两所述树脂导入口(5)的间距为300~600mm;所述树脂布料管(41)上的树脂排放口(7)开孔率为5~10%,相邻两树脂布料管(41)的间距为300~6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少明;李华;李英吉;柏芹锋;王爱萍;王鸿茹;张锐,未经王少明;李华;李英吉;柏芹锋;王爱萍;王鸿茹;张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34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自耦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广告牌用密封型衔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