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免烧砖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3112.9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林江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044 浙江省绍兴市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用免烧砖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用免烧砖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废弃的建筑泥浆量大,种类繁多,化学成份复杂,因此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目前处理的手段也相对落后,处理成本也高,所以建筑泥浆已成为危害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这些物质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进行自然生物降解,因此在相应的条件下它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如果废弃泥浆不加处理就长期存放或掩埋,一些有害物质会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此,我们把建筑泥浆通过胶结料把它固结起来制成免烧砖,达到了变害为利之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免烧砖及其制造方法,无需高温煅烧,使建筑泥浆这种危害生态环境的污染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用免烧砖,该免烧砖由建筑泥浆、水泥、粗细集料、粉煤灰、石膏、石灰、水玻璃组成,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建筑泥浆干重40-60%、水泥10-25%、粗细集料20-30%、粉煤灰2-10%、石膏2-8%、石灰1-8%、水玻璃1-5%,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粗细集料为0-10mm石子和黄砂混合物。
一种建筑用免烧砖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称重,各组分重量百分比计为:建筑泥浆干重40-60%、水泥10-25%、粗细集料20-30%、粉煤灰2-10%、石膏2-8%、石灰1-8%、水玻璃1-5%,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将称重后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加水搅拌,水的重量为以上干粉料总重的10-15%;
(3)用自动砌块成型机成型,垛码养护28天后制得建筑用免烧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建筑泥浆制免烧砖,无需高温煅烧,节能环保,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配方设计合理,建筑泥浆生产的免烧砖具有强度高,无需蒸养的优点,而且外形规整,显得古朴高雅,既可直接砌筑内外墙,也可砌筑清水墙。
(3)利用建筑泥浆生产免烧砖大量使用泥浆,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4)利用建筑泥浆生产免烧砖从其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它只是各种材料混合压制的过程,没有“三废”产生,所以生产过程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建筑泥浆是带负电荷的稳定的分散体系,由于泥浆颗粒间的静电斥力而相互排斥,颗粒之间无化学结合力,因而我们借助硅质材料、钙质材料作为活性激发剂,打破泥浆的单相体系,使其呈现多电性,从而具有了凝聚力,同时利用胶凝材料的固结力,使其抗冻、抗渗、抗弯折等性能也得到改善。
本发明中水泥在免烧砖制造过程中既是胶凝剂,又是活性激发剂,其有效的硅酸钙等成分对免烧砖的初期强度贡献很大。
本发明中粗细集料优选0-10mm石子和黄砂混合物,起骨架作用,对免烧砖的抗压强度影响很大。
本发明中粉煤灰作为硅质材料,其活性成分能打破泥浆的单相体系,有利于泥浆的凝聚。
本发明中石膏是免烧砖生产中的硫酸盐激发剂,它与石灰有协同效应起促进剂的作用,它对免烧砖的后期强度影响较大。
本发明中石灰既是胶结剂又是活性激发剂与石膏有协同效应,对提高免烧砖的抗压强度有很大帮助。
本发明中水玻璃是一种粘接剂,也是一种土壤固化剂,它的硅质活性物质能促进泥浆的凝聚。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将:重量百分比计为:建筑泥浆干重46.8%、水泥18.0%、粗细集料23.0%、粉煤灰5.5%、石膏2.7%、石灰2.5%、水玻璃1.5%的各组分称重;将称重后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加水搅拌,水的重量为以上干粉料总重的12.0%;用自动砌块成型机成型,垛码养护28天后制得建筑用免烧砖,其性能指标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林江,未经杨林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3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