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能回馈热泵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1241.4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2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易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真平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能 回馈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热泵,以气体为热能的载体,通过对气体的压缩升温得到高温热源对目标加热,对目标加热后的气体温度降低,再对外做功后体积增大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从而从外界吸热组成一个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热泵技术受工质气体临界温度、冷凝温度以及高泵高耗能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得到高温热源,限制了热泵技术在较高热源要求领域的发展。
发明内容
动能回馈热泵,利用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和压缩气体对外做功后体积增大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原理。如图1,以气体为热能的载体,通过对气体的压缩升温得到高温热源对目标加热,对目标加热后的气体温度降低,再对外膨胀做功后体积增大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从而从外界吸热,如此循环形成一个热泵系统。同时气体对外做功所得动能回馈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2为动能回馈热泵结构及主要部件,1为压缩机,2为散热器,3为热交换器,4为储气箱,5为动能回收机,6为吸热器,7为动能回收机,8为吸热器,9压强差感应控制器,10为压强差感应控制器,11为温度感测器。其中1压缩机和5动能回收机、7动能回收机连杆相连,由外界对其做功,做同步往复运动;3热交换器的结构如图3(由a-b散热管和热交换箱组成,a-b散热管在热交换箱中,对目标加热后的工质气体从a端进入到b端逐渐散热降温,压缩前工质气体从c端进入到d端逐渐吸热升温,达到充分的热交换,热交换器外壳由绝热性能好的材料制做,避免外界对热交换的影响);4储气箱作用为平缓压缩后气体的压强;5动能回收机的结构如图4(动能回收机活塞有效做功距离为a-b,当活塞运动到b端排气门控制阀关闭,进气门控制阀打开,压缩气体进入气缸推动活塞向a端运动做功,到达c的位置进气门关闭,气体继续推动活塞向a端运动做功,做功完成排气门打开,活塞向b端运动,到达b端时排气门控制阀关闭,进气门打开,准备进行下一次做功,如此循环。位置c为可调性,增大和减小b-c以增大和减小做功前气体进入气缸的体积),其工作原理为,压缩散热后的工质气体膨胀推动动能回收机做功,膨胀程度为略高于压缩前压强(约为压缩前后压差的五分之一);7动能回收机的结构如图5(动能回收机活塞有效做功距离为a-b,当活塞运动到b端气门控制阀关闭,进气门控制阀打开,压缩气体进入气缸推动活塞向a端运动做功,到达c的位置进气门关闭,气体继续推动活塞向a端运动做功;做功完成排气门打开,活塞向b端运动,到达b端时排气门控制阀关闭,进气门打开,准备进行下一次做功,如此循环。位置c为可调性,增大和减小b-c以增大和减小做功前气体进入气缸的体积,如此调节使排出工质气体压强与压缩前工质气体压强相同);9压强差感应控制器用以感测气体做功前后压强,10压强差感应控制器用以感测5动能回收机气体做功后压强;11为温度感测器压缩机排出气体温度。如图所示, 1压缩机、2散热器、3热交换器、4储气箱、5动能回收机、6吸热器、7动能回收机、8吸热器、3热交换器、1压缩机依次用连接管连接在一个密闭的系统。9压强差感应控制器用以感测5动能回收机气体做功前压强,10为压强差感应控制器用以感测7动能回收机气体做功前压强,11温度感测器用以感测1压缩机排出气体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动能回馈热泵,利用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和压缩气体对外做功后体积增大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原理。如图1,以气体为热能的载体,通过对气体的压缩升温得到高温热源对目标加热,对目标加热后的气体温度降低,最大限度地利用气体的有用热能(对目标加热后的气体再对压缩前的气体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对外做功后体积增大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从而从外界吸热,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气体从外界吸热后增加的有用动能,所有回收的动能回馈压缩机,如此循环形成一个热泵系统。同时气体对外做功所得有用动能回馈压缩机。
实施例一,在常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吸热,工质气体设为干燥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真平,未经易真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12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