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肺癌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0180.X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7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章永红;章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85 | 分类号: | A61K31/585;A61K9/127;A61P35/00;A61K31/33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肺癌 中药 复方 攻癌毒 成分 脂质体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中药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有16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的约有130万人,全国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我国为肺癌、肺癌等癌症的高发区域,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愈大多数癌症患者。化疗药物对癌症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大,中成药对癌症的疗效普遍较低,疗效均不理想。
本发明人经过几十年艰苦研究了虎眼万年青、红豆杉、干蟾皮、雷公藤等中药的抗癌有效物质,从中提取出多种抗癌活性化合物,经抗癌实验研究表明,对人乳腺癌、肺癌等癌细胞和动物移植性癌瘤均有显著的体内外抗癌治疗效果,并已申请获10项抗癌产品发明专利证书(如专利号分别为:ZL200810124590.3;ZL200810124588.6;ZL201210033666.8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人又研究发明了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抗癌活性高、毒性低。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癌活性高、毒性低的抗肺癌药物,具体地说是以紫杉醇、蟾毒灵为原料制备的一种治疗肺癌的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紫杉醇、蟾毒灵组成的中药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各中药成分简介如下:
紫杉醇(Paclitaxe,Taxol,TAX),(又称:泰素,紫素,特素),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89,化学结构式:
蟾毒灵(Bufalin),分子式:C24H34O4,分子量:386.52,化学结构式: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和脂质体所制成: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为1:30,其中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为紫杉醇1~2份、蟾毒灵1~2份;其中脂质体成分由卵膦脂:两亲性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乙醇胺:胆固醇为10:1:1。
所述的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
所述的治疗肺癌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脂质体的原料配比为:卵膦脂与两亲性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乙醇胺的重量比为10:1,卵膦脂与胆固醇的重量比为10:1;
(2)脂质体与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的重量比为30:1;
(3)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取pH7.4的PBS缓冲液于茄型瓶中,于恒温水浴50~55℃预热30~35min;
(4)取步骤1和2的重质量配比的脂质体原料与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使其溶解;
(5)待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全部溶解后迅速注入到步骤3恒温预热的装有缓冲溶液的茄型瓶中,得到乳白色脂质体混悬液,继续搅拌水化1~1.2h,抽真空除乙醇,800P过高压乳匀机10~12个循环,得到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
所述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在制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在制备治疗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在体内对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癌活性明显高于化疗药5-氟脲嘧啶。
所述的中药复方攻癌毒成分脂质体制剂在体内对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比攻癌毒成分的非脂质体制剂高。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