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4535.6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6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牟林;宋军;李欢;高佳;李琰;刘首华;董军兴;李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林;宋军;李欢;高佳;李琰;刘首华;董军兴;李程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1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搜救 目标 漂移 路径 预测 方法 | ||
1.一种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建立气象数据库;
S2、利用大气模型调用S1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计算获得海上遇险事故发生地点周围海区的风场;
S3、获取遇险事故发生地点周围海区的现场风实时观测数据,更新S1建立的气象数据库;对现场风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同化,提高S2中大气模型预报的风场的精确度;
S4、结合S2风场结果,采用海浪数值模型预报遇险事故发生地点周围海区的波浪场;
S5、基于TPXO全球潮汐卫星高度计反演数据集提供的8个分潮M2、S2、N2、K2、K1、O1、P1、Q1的调和常数给出潮汐与环流的开边界条件;
S6、以S2大气模型提供的风场、S4海浪数值模型提供的波浪场为强迫场,并结合S5提供的潮汐和环流开边界条件,使用海流数值模型预报包含风生流和潮流的三维流场;
S7、基于S2大气模型提供的风场、S4海浪数值模型提供的波浪场以及S6海流数值模型提供的三维流场,构建风漂速度计算模型、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轨迹计算模型、误差传递模型和搜救半径计算模型实现对海上遇险人员或船舶的动态漂移轨迹预测;
S8、基于以上计算结果,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搜救目标漂移路径预测结果直观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的大气模型为WRF,用该模型完成遇险事故发生地点周围海区的未来48小时的风场计算;该模型采用完全可压缩非静力欧拉方程组,水平网格采用Arakawa C网格,垂直坐标采用基于质量的地形追随η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的获取遇险事故发生地点周围海区的现场风实时观测数据的方法为用下载工具定时自动下载观测站服务器提供的常规地面观测数据、常规探空数据、船舶观测数据、卫星海面风观测数据与卫星辐射观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的数据同化的方法为3DVAR方法,为预报用的海流数值模型提供初始场与时变边界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6所述的三维流场计算方法为:
利用海浪数值模型SWAN来计算搜救相关海区的海浪分布情况及变化,利用大气模型每十五分钟输出一次风场并驱动海浪数值模型,海浪谱在每一个格点上取36个频率和12个方向,通过对源函数项和传播项的积分,求得未来48小时内每小时输出一次的波浪场;
基于S2大气模型提供的风场、S4海浪数值模型提供的波浪场以及来自TPXO全球潮汐卫星高度计反演数据集提供的8个分潮M2、S2、N2、K2、K1、O1、P1、Q1的调和常数给出潮汐与环流的开边界条件,在WRF模型和SWAN模型运算完毕后,SHELL脚本自动运行海流数值模型FVCOM,并预报获取遇险事故发生地点周围海区的未来48小时的三维流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7所述的风漂速度计算模型、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轨迹计算模型、误差传递模型和搜救半径计算模型,其构建方法包括:
(1)风漂速度计算模型
根据海上搜救目标风漂移速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海上搜救目标的状态和几何特性,建立不同类型的海上搜救目标的风漂速度计算模型:
Vw=Cd·W
其中Vw为风漂速度,W为海表面10米风速,Cd为风拖曳系数,该系数根据搜救目标的排水状态和在水中的浸没比例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当搜救目标为船舶时,Cd在1%和5%之间。一般情况下,Cd取1%~3%,遇险人员取1%,救生筏取3%,无动力船只取2%;
(2)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轨迹计算模型
海上搜救目标漂移轨迹计算模型为:
其中,S0为搜救目标的初始位置,Vt为t时刻搜救目标的漂移速度,为空间和时间的函数,S′为因为湍流影响发生的随机走动距离。搜救目标以速度Vt经时间步长Δt后漂移至S,该模型采用了拉格朗日追踪法,其核心就是求解Vt;这里Vt是各个海洋环境动力要素作用过程所产生的分速度的合成。本发明认为作为预测搜救目标的Vt主要由风漂速度、表面流速和波余流流速构成;
(3)误差传递模型和搜救半径计算模型
(a)误差传递模型
搜救目标的漂移轨迹求解方法如下:
这里,S为搜救目标的漂移位移,SW和SC分别代表风和流作用下的位移,Cd为风拖曳系数,W代表海表面10米风速,V代表流速(包括表面流速和波余流流速),t代表漂移时间;
预测的轨迹是分段线性叠加计算,最终的预测轨迹误差也是由各阶段产生的误差合成而来;每个阶段的测量可以看作独立,总误差由各个阶段产生的误差按线性方式进行合成;对于每个阶段,风、流的误差对最后预测轨迹的误差影响是风、流两者误差的叠加;
以下首先建立每个阶段的误差计算模型:
由误差理论,当间接测量量y是直接测量量xi(i=1,2,3…n)的线性函数时,即:
这里α0和αi均为非随机但是未观测到参数,y的方差Dy为:
当x1,x2,…xn之间不相关时,间接测量量y的方差为:
其均方根差为:
当间接测量量y是直接测量量xi(i=1,2,3…n)的非线性函数时,则:
y=f(xi)(i=1,2,3…n)
其方差为:
这里,
ρij是xi,xj的相关系数;
当x1,x2,…xn之间不相关时,ρij=0,间接测量量的方差为:
其均方根差为:
若y1,y2,…ym均为几个间接测量量x1,x2,…xn的线性函数,即:
yr=f(xri)(r=1,2,3…m)
则可用向量和矩阵符号表示为:
Y=A0+AX
其中:
则其误差向量为:
σY=Aσ
其中,σ=(σ1,σ2,…σn)T
若y1,y2,…ym均为几个间接测量量x1,x2,…xn的非线性函数,即:
yr=f(xri)(r=1,2,3…m)
则其误差向量为:
σY=Aσ
其中,σ=(σ1,σ2,…σn)T,
对于漂浮物轨迹预测问题,若不考虑风拖曳系数Cd的误差影响,直接测量量为风、流速度分量WU,WV,VU,VV,间接测量量为预测轨迹位置的北向坐标YN和东向坐标YE,则直接测量量对间接测量量的误差传递规律满足线性函数的规律。
此时,m=2,n=4,
则:
对每一阶段k(k=1,2,…K),aij(i=1,2;j=1,2,3,4)为:
a11[k]=a22[k]=Cd·t,a13[k]=a24[k]=t,a12[k]=a14[k]=a21[k]=a23[k]=0,即:
则其误差向量为:
σY=Aσ
其中,
若考虑风中漂移系数Cd的误差影响,则直接测量量VU,VV对间接测量量的误差传递规律满足线性函数的规律,而直接测量量WU,WV及Cd对间接测量量的误差传递规律则应按非线性函数的传递规律进行计算。根据相应的误差理论,此时的系数矩阵A的元素应为相应的偏导数,则:
对每一阶段k(k=1,2,…K),aij(i=1,2;j=1,2,3,4,5)为:
a11[k]=a22[k]=Cd·t,a13[k]=a24[k]=t,a12[k]=a14[k]=a21[k]=a23[k]=0,即:
则其误差向量为:
σY=Aσ
其中,
由此,建立了每个阶段的误差计算模型;
设每个阶段的误差为σi(i=1,2,…k),则最终的预测轨迹误差应按线性方式合成,即:
(b)搜救半径计算模型
通过搜救目标在指定时刻处在半径R圆内的概率P可求出R,搜救半径计算模型为:
其中:T为从推算开始时起的物体漂移时间;r为ΔT时间的推算均方差(根据风和流的预报误差计算);ΔT为时段,风和流的速度和方向在这一时段内是常量;
由此,根据给定的概率P就可计算出搜寻半径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林;宋军;李欢;高佳;李琰;刘首华;董军兴;李程,未经牟林;宋军;李欢;高佳;李琰;刘首华;董军兴;李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45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粒细化剂添加机
- 下一篇:用铝-水制氢/储氢的装置及其液流方式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