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2061.1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太汽车零部件厂 |
主分类号: | B23G5/14 | 分类号: | B23G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215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母 制造 用攻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螺母制造的过程中会用到丝锥对螺母进行内螺纹制造,丝锥是一段圆柱形的金属杆,头部是类似钻头一样的结构,上面具有能够在螺母上钻出孔洞同时形成螺纹的坚硬的突起。传统的螺母制造装置在完成螺母制造后,由于丝锥的旋转会使得螺母沿着丝锥向上运动,因此每制作几个螺母之后就需要将丝锥取下,然后将套在上面的螺母倒出,才能继续进行攻丝,因此操作比较繁琐。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连续进行攻丝的装置将会极大的提高螺母制造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内螺纹制造单元,该内螺纹制造单元具有丝锥、转动部以及驱动电机。其中,丝锥的尾部具有弯折的结构,驱动电机用于带动转动部旋转。转动部的中心具有柱状空腔,柱状空腔容纳丝锥以及套在丝锥上的螺母。
转动部的后端还具有能够容纳丝锥尾部的空腔,能够容纳丝锥尾部的空腔内部具有阻挡片,阻挡片为上下两片,分别位于柱状空腔在能够容纳丝锥尾部的空腔中的开口的上下两侧,用于阻挡丝锥的尾部,使得转动部旋转时,能够带动丝锥旋转从而对螺母胚进行攻丝以制造内螺纹。
阻挡片的上下两片之间具有能够使得螺母胚能够从中通过的空隙。
另外,在本发明的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至少一个螺母胚输送单元,螺母胚输送单元与内螺纹制造单元相对应,用于将螺母胚输送给内螺纹制造单元螺母胚输送单元包括振动筒和传送道。振动筒内部具有螺旋滑道,振动筒通过振动让螺母沿螺旋滑道向上运动至传送道,并且传送道将螺母输送至内螺纹制造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的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螺纹制造单元还具有用于夹取螺母的机械手。
另外,在本发明的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螺纹制造单元还具有用于驱动机械手对螺母胚进行夹持并将该螺母胚移送至攻丝装置处进行内螺纹制造的驱动部。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螺母制造用攻丝装置,由于转动部具有空腔,因此可以使得完成内螺纹制造的螺母能够向内运行至空腔中,并且由于丝锥的尾部有弯折,因此螺母能够沿着此弯折运行,从转动部后面掉落到收集通道中,从而不必取下丝锥就能够进行连续的攻丝。
另一方面,由于转动部的后端具有阻挡部用于阻挡丝锥的尾部,因此当转动部旋转时能够带动丝锥旋转。另外,由于转动部的后端还具有能够容纳丝锥尾部的空腔,从而使得螺母从此空腔中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螺纹制造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螺纹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振动筒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螺纹制造单元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螺纹制造单元的示意图;图4是要发明实施例的内螺纹制造单元的后视图。如图1和图4所示,内螺纹制造单元10具有丝锥11、转动部12、阻挡片13以及空腔14。
丝锥11的前端具有能够制造螺纹的结构,丝锥11的后端具有一个弯折结构121,弯折结构121的弧度能够使得螺母15顺利通过。转动部12的中心具有柱状空腔16,柱状空腔16刚好能够容纳丝锥11以及套在丝锥11上的螺母15。柱状空腔16的直径不能过大,否则在转动的过程中其中的丝锥11会由于空间过大而发生晃动,造成在螺母15上的螺纹孔位置不精确。因此空腔的直径以刚好容纳丝锥11以及套在丝锥11上的螺母15,并且能够让螺母15能够在其中向后运动为最佳。
转动部12的后端具有空腔14,空腔14的厚度应大于螺母15的直径。另外,空腔14中还设置有阻挡片13,阻挡片13有两片分别位于柱状空腔16在空腔14的开口的上下两侧,不能遮挡柱状空腔16的开口,并且所述阻挡片的高度能够阻挡住丝锥11的弯折结构121,从而使得当整个转动部12旋转时,带动阴挡片旋转,进而带动弯折结构121旋转,从而为丝锥11提供转动的动力。两片阻挡片之间的空隙应使得螺母15能够从中通过,并掉入空腔14之中,空腔14的下部与螺母收集槽相通收集掉下的螺母(图1中未画出)。转动部12的后面还具有一个盖子(图1中未画出)与转动部并不相连,目的是为了阻挡丝锥11并防止丝锥11从柱状空腔16中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太汽车零部件厂,未经上海永太汽车零部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