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XI总线的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2045.2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格芳;张东;陈国顺;牛刚;吕艳梅;夏明飞;韩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28;G01R1/28;G01R1/3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张素静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xi 总线 电子 备件 技术 状态 自动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XI总线的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及方法,适用的检测对象主要为电子装备各种中频、低频电子备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各种具有高密度、先进封装等先进技术的电路板越来越多,对电路板的测试也要求越来越高。在以往的电路板测试中,一直采用夹具组成测试网络或通过在电路板结点上焊接测试焊盘的方法,在测试过程中要求测试人员手动操作各种电路探针进行测试。采用这种传统的方法搭建电路板测试系统,开发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易出错。
现有电子备件自动测试系统存在的不足:
1.TPS(测试程序集)开发过程繁琐、工作量大,且开发出的测试程序依赖性强、可移植性差;
2.TPS开发难度较大,对开发人员技术要求高。
3.测试适配器通用性较差,对不同被测对象往往需要专门开发对应的适配器板,导致测试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PXI总线的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安装有自动检测系统软件的控制器、PXI系统、VPC连接器、适配器、与控制器相连接的键盘、显示器;所述PXI系统由PXI机箱和2个以上分别插于PXI机箱中相应插槽的PXI模块组成;所述适配器包括系统自检适配器;所述控制器与PXI机箱通过PXI总线相连接;所述各PXI模块的信号端经VPC连接器与自检适配器相连接;
所述系统自检适配器包括标准电流源、标准电阻R、基准源电路、方波发生器、信号路由器N1-N3和第一至第五铜箔短路线;
所述标准电流源的输出端COM接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1槽相应输入端;所述标准电阻R的D1端接信号路由器N1的输入端I1,所述标准电阻R的D2端接信号路由器N2的输出端O4;所述基准源电路的输出端REF分别接信号路由器N2的输入端I5和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1槽相应输入端;所述信号路由器N1的输入端I2接信号路由器N2的输入端I4,同时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2槽接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模拟信号发生模块输出端;所述信号路由器N1的输出端O1接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1槽相应输入端;所述信号路由器N1的输出端O2接所述信号路由器N2的输入端I3;所述信号路由器N2的输出端O3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3槽接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多功能DAQ模块;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1槽输出端分别接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高电压多路复用器模块的相应输入端;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高电压多路复用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数字万用表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方波发生器的输出端W0接信号路由器N3的输入端I6;所述方波发生器的输出端W1依次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8槽、第一通用开关模块接第一动态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所述方波发生器的输出端W2依次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9槽、第二通用开关模块接第二动态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
所述信号路由器N3的输入端I7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6槽、第三中频开关模块接第一任意波形发生器模块的输出端,另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7槽、第四中频开关模块接第二任意波形发生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信号路由器N3的输出端O5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4槽、第一中频开关模块接第一数字示波器模块的输入端,另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电子备件技术状态自动检测系统的VPC连接器第5槽、第二中频开关模块接第二数字示波器模块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