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1660.1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5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肖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碰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移动终端的触摸屏越来越大,边框越来越窄。由于触摸屏大,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短信编辑、电话拨打、播放视频、网页浏览等操作时,终端所呈现的操作界面更清晰。
但是由于触摸屏边框窄,用户在手握终端时处于触摸屏边缘的皮肤会触碰触摸屏,产生非用户意愿的触碰指令,导致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短信编辑、电话拨打、播放视频、网页浏览等操作时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在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由于误触碰产生非用户意愿的触碰指令,导致操作中断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方法,应用于有触摸屏的终端,包括:接收用户的触碰指令;检测所述触碰指令是否作用在有效触碰范围内;如果未作用在所述有效触碰范围内,不对所述触碰指令进行反应。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接收用户的触碰指令前,还包括:启动防误触碰保护机制,以便在所述防误触碰保护机制下,检测所述触碰指令是否作用在有效触碰范围内。
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所述有效触碰范围预设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由所述用户设置。
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所述效触碰范围的亮度值与除所述有效触碰范围的其他区域的亮度值不同。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方法,应用于有触摸屏的终端,包括:启动防误触碰保护机制,在所述防误触碰保护机制下,使所述触摸屏的有效触碰范围处于开启状态,并关闭除所述有效触碰范围的其他区域;接收用户在所述有效触碰范围内的触碰指令;执行所述触碰指令对应的操作。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所述有效触碰范围预设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由所述用户设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触碰指令;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触碰指令是否作用在有效触碰范围内;
执行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触碰指令未作用在所述有效触碰范围内,不对所述触碰指令进行反应;
如果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触碰指令作用在所述有效触碰范围内,执行所述触碰指令对应的操作。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用户的触碰指令前,启动防误触碰保护机制,以便在所述防误触碰保护机制下,检测所述触碰指令是否作用在有效触碰范围内。
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所述有效触碰范围预设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由所述用户设置。
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所述有效触碰范围的亮度值与除所述有效触碰范围的其他区域的亮度值不同。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装置,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防误触碰保护机制,在所述防误触碰保护机制下,使所述触摸屏的有效触碰范围处于开启状态,并关闭除所述有效触碰范围的其他区域;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有效触碰范围内的触碰指令;
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触碰指令对应的操作。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所述有效触碰范围预设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由所述用户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止误触碰触摸屏的方法和装置,通过防误触碰保护机制检测触碰指令是否作用在有效触碰范围内,如果未作用在所述有效触碰范围内,不对所述触碰指令进行反应;在所述防误触碰保护机制下,开启所述触摸屏的有效触碰范围,并关闭除所述有效触碰范围的其他区域,所述终端接收用户在所述有效触碰范围内的触碰指令并执行对应操作。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防误触碰保护机制获取有效触碰指令,使得所述终端执行所述有效触碰指令,从而避免了由于误触碰产生非用户意愿的触碰指令导致操作中断,还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6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