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方位进风空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1406.1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姚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海宁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28;A61L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方位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方位进风空气净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全方位进风,应用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和吸附、过滤技术相结合处理室内等空间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研究表明,污染室内等空间内的空气的物质主要是化学物质,有甲醛、苯、二甲苯、氨、CO、CO2、NOx、SO2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这些空间内空气污染物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污染物的浓度低,但作用于人体的时间长,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室内空气净化器就是用来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装置,目前主要的空气净化装置主要有负离子式、臭氧氧化分解式和光催化式等几种,然而,负离子式对细菌病毒及化学污染物无能为力,臭氧氧化分解式不适合开放场地,而且臭氧的浓度过大于人体也有害。近年来,TiO2光催化净化气相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利用TiO2作为催化剂的光催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光解迅速,产物基本是CO2和H2O,可适用于室内等空间除去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适用范围广,包括烃、醇、醛、酮等有机物都能通过TiO2光催化氧化分解为无臭、无害的物质,空气中的霉菌、病菌等也同时被杀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方位进风、催化效率高、催化活性好、净化效果好的应用导电纳米TiO2复合光催化氧化技术和吸附、过滤技术相结合处理室内等空间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空气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方位进风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本体,其中本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连接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空气净化反应腔,空气净化反应腔中设有过滤装置,本体上还设有用于提供空气动力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反应腔有多个,设于本体的四周,本体中间设有光催化反应腔,光催化反应腔中设有光催化净化装置,各个空气净化反应腔与光催化反应腔连接并共用一个出气口。
优选地,过滤装置包括远离进气口依次设置的除尘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
优选地,光催化净化装置包括负载有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TiO2纳米膜,在TiO2纳米膜的侧部设有光源发生装置。
优选地,TiO2纳米膜上加载有预设电压,电压范围为0.3~10V。
优选地,驱动装置是风机,有多个风机分别装设于空气净化反应腔中的各个活性炭过滤装置后侧。
优选地,驱动装置是风机,装设于出气口处。
优选地,除尘装置为纳米过滤网。
优选地,TiO2纳米膜的厚度范围为0.1~10mm。
优选地,光源发生装置为紫外光源,紫外光源呈环状分设于光催化反应腔内,TiO2纳米膜呈柱状设于紫外光源中间。
优选地,出气口位于本体的上方。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过程是:风机抽取空间内的空气由进气口进入空气净化反应腔,流动空气先经过除尘装置去除空气中的微尘,去除微尘的空气经过活性炭过滤装置时可去除空气中的烟味、霉味、油烟等异味,随后进入光催化净化装置,流过TiO2纳米膜时一方面被设置在TiO2纳米膜侧部的紫外光源发出的紫外线杀灭病菌病毒,一方面被进行纳米光催化净化:紫外光源照射到负载有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TiO2纳米膜表面,可有效激发纳米TiO2光催化剂产生电子(e-)和空穴(h+),电子(e-)和空穴(h+)能与水分子结合生成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OH)把进入反应腔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等小分子,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结构,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海宁,未经姚海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1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