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用丝网油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0312.2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沈届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凹凸彩印厂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2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丝网 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墨,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用丝网油墨。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油墨也称作丝印油墨,通常指采用丝网印刷方式时所采用的油墨,其应用非常广泛,有织物印刷、塑料印刷、金属印刷、陶瓷印刷、玻璃印刷、电子产品印刷、彩票丝印等多种。
金属丝印的范围很广,可印刷各类标志根、面板、标牌及金属成型品等。它们大都用直接印刷来装饰,在丝印技巧上无多大差别,只是金属制品都属耐用品,表面装饰性要求更高、更耐用,因此印前多进行表面处理,如表面涂层、电镀、阳极氧化或机械打毛(旅纹、拉丝)等。印刷时,要保证表面的洁净,因此作业时务必戴手套。若处理过的表面上积有油脂、指纹及灰尘等污迹,必须用三氯乙烯、稀释剂和汽油等溶剂洗除。另外,根据金属的表面性能选用适当的印刷油墨,如氨基烤漆及环氧烤漆的涂层面上,要用氨基及环氧树脂类热固油墨;硝基清漆等自然干燥型的涂层上,可用溶剂挥发型或氧化干燥型油墨,但必须慎用溶剂或稀释剂,以防止破坏漆面,且在印刷后增涂一层罩光油,以提高光泽和保护整个表面;金属的电镀表面也可用热固油墨印刷,但须注意电镀层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之差,以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膨胀系数相差悬殊而导致镀层开裂;铝板的阳极氧化会形成一层空隙均匀的氧化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提高涂层(油墨)的附着力,另外,还有吸附染料的性能,能用扩散型油墨或浸染法制作染色标牌。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油墨生产效率低,耗能高,附着力和耐光性不好等弊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耗能低,表面光滑,附着力和耐光性都优异的金属用丝网油墨。
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用丝网油墨,以质量份计含有以下成分:胶质碳酸钙25~30质量份,乙二醇丁醚10~20质量份,白瓷土15~30质量份,钛白粉35~40质量份,亚麻油醇酸树脂50~60质量份,沉淀硫酸钡10~15质量份,丁醇醚化三聚氰胺树脂15~20质量份,石蜡15~20质量份,白节油15~20质量份,脱水蓖麻油醇酸树脂30~40质量份,正丁醇1~2质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用丝网油墨,以质量份计含有以下成分:胶质碳酸钙27质量份,乙二醇丁醚15质量份,白瓷土20质量份,钛白粉38质量份,亚麻油醇酸树脂55质量份,沉淀硫酸钡12.5质量份,丁醇醚化三聚氰胺树脂17质量份,石蜡18质量份,白节油17质量份,脱水蓖麻油醇酸树脂35质量份,正丁醇1.5质量份。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用丝网油墨,生产效率高,大大减小工人劳动强度,耗能少,表面硬度好,耐摩擦,抗摩擦且耐光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用丝网油墨,以质量份计含有以下成分:胶质碳酸钙25质量份,乙二醇丁醚10质量份,白瓷土15质量份,钛白粉35质量份,亚麻油醇酸树脂50质量份,沉淀硫酸钡10质量份,丁醇醚化三聚氰胺树脂15质量份,石蜡15质量份,白节油15质量份,脱水蓖麻油醇酸树脂30质量份,正丁醇1质量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用丝网油墨,以质量份计含有以下成分:胶质碳酸钙30质量份,乙二醇丁醚20质量份,白瓷土30质量份,钛白粉40质量份,亚麻油醇酸树脂60质量份,沉淀硫酸钡15质量份,丁醇醚化三聚氰胺树脂20质量份,石蜡20质量份,白节油20质量份,脱水蓖麻油醇酸树脂40质量份,正丁醇2质量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用丝网油墨,以质量份计含有以下成分:胶质碳酸钙27质量份,乙二醇丁醚15质量份,白瓷土20质量份,钛白粉38质量份,亚麻油醇酸树脂55质量份,沉淀硫酸钡12.5质量份,丁醇醚化三聚氰胺树脂17质量份,石蜡18质量份,白节油17质量份,脱水蓖麻油醇酸树脂35质量份,正丁醇1.5质量份。
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阐述,而不是限制,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该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凹凸彩印厂,未经苏州凹凸彩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0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