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生产多形貌纳米三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6321.4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1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士斌;常雪婷;尹衍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1/02 | 分类号: | C01G41/0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周荣芳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生产 形貌 纳米 氧化钨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钨材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连续生产多形貌纳米三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氧化钨(WO3)是一种重要的n型半导体氧化物,有多种晶体结构,由于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而被广泛的研究,而且已经在电致变色、光致变色、传感和催化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为了进一步利用WO3的优异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最佳的技术途径便是减小其晶粒尺寸。传统WO3纳米粉体的制备是将粉末状仲钨酸铵(APT·xH2O)放置在固定式炉或回转炉上进行煅烧发生固相反应制得超微粉,或者通过再次粉碎制得超微粉。魏少红等将一定量的钨酸铵放入马弗炉内于500℃下高温煅烧3h,自然冷却后得到WO3微粉,然后再经过研磨工艺得到平均粒径在50-60nm的纯WO3纳米粉体。黄世震等将(NH4)6W7O24·6H2O在炉中高温燃烧2-3h,获得10-100nm的WO3粉体。高友良等在O2/Ar混合气体条件下,于700℃将仲钨酸铵加热分解制备了WO3,并分析了WO3催化剂在电子接受体Fe3+溶液体系下的光催化分解水析氧活性。随着混合气体中Ar含量的增加,氧气相对不足,WO3氧空位增加,其光催化析氧活性也明显提高。I. M. 兹拉格依(I. M. Szilagyi)等先将APT·4H2O在H2气氛下于400℃经过6h热处理得到 (NH4)0.33-xWO3-y (HATB) ,然后以HATB为前驱体,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改变反应气氛最终得到六方晶WO3纳米颗粒团聚体。上述以APT·xH2O为前驱体采用固相分解法制备WO3超微粉的实验工艺虽简单,但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能耗大,生产的WO3的纯度和粒度难以控制,同时生成的粉末易团聚,需再次粉碎。此外,以APT·4H2O为前驱体,通过液相法也可以制备出纳米结构WO3。黎先财等以仲钨酸铵为前驱体,以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5.36m2/g的WO3纳米颗粒。但是采用液相法时,产物中经常会残留有(NH4) xWO3或者(NH4)+,或者产生其他的杂质产物,需要进一步的后处理以净化产物。
大量研究表明,气相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气相沉积技术可以析出各种形态的固体,析出物的形态有薄膜、晶须和颗粒,而且气相沉积法对反应物的浓度要求不高,产物的纯度较高。但采用常规的气相沉积法,产物的产量非常有限,由于在高真空或高温下收集产物,不能实现连续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生产多形貌三氧化钨的制备方法,以APT·xH2O为原材料,采用高温煅烧结合气相沉积技术,以氩气为载气,在低温区域收集粉末,成功实现了多种形貌WO3纳米颗粒的连续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生产多形貌纳米三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取包含进气口与出气口的石英玻璃管,在石英玻璃管靠近出气口端的内壁环绕放置碳布,将该装有碳布的石英玻璃管横放置于管式炉中;
步骤2,使管式炉加热石英玻璃管至指定温度;
步骤3,将盛有仲钨酸铵的陶瓷坩埚推送至上述玻璃管中,使之处于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恒温区,吹入氩气;
步骤4,保温40min-60min后,关闭管式炉,停止吹入氩气;
步骤5,取出碳布,收集其上沉积的反应产物,得到多形貌的纳米三氧化钨颗粒,并取出陶瓷坩埚;
步骤6,重复步骤1-5若干次:即重新在玻璃管内壁环绕放置碳布,将盛有仲钨酸铵的坩埚移至恒温区,重新开通氩气,开始下一轮反应,实现连续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6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