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双侧轮胎切圈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5967.0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顾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耐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41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轮胎 切圈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橡胶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是一种立式双侧轮胎切圈机。
背景技术
废旧轮胎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能保护环境,而且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大型重载车辆的轮胎的内圈胎口布置有钢丝圈以提高强度,目前在回收分解时通常采用拉丝机,如中国专利201020204286.2公开的单钩拉丝机与专利201020204294.7公开的双钩拉丝机,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拉出的钢丝严重变形,只能作为废旧钢丝回收利用。中国专利200920163877.7---废旧轮胎切圈机公开了一种卧式的单侧轮胎切圈机,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将轮胎口圈完整切下,如此可以保证钢丝圈不变形以便于后续回收利用。但是卧式结构需要人工将轮胎搬至较高的平台,单侧切圈后需将轮胎翻过来重新夹持再切割,因而需要两个人工同时操作,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尤其是大型轮胎的工作强度更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卧式单侧轮胎切圈机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立式双侧轮胎切圈机,从而可以快速安全便捷地完成轮胎切圈作业。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双侧轮胎切圈机,在机座上设置有固定箱体与移动箱体,固定箱体上部设置有胀紧架总成,胀紧架总成利用回转驱动装置驱动,以主轴为轴心进行回转;两组切割刀总成通过拖板分别布置在固定箱体与移动箱体的前部相对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轴的中空管内设置有拉杆,拉杆油缸的缸体固定在主轴尾端,其活塞杆与拉杆连接;拉杆的顶端伸出主轴顶端,一个连杆座固定在拉杆顶端,另一个连杆座固定在主轴外周,若干片胀紧板通过前后连杆与销轴枢接在两个连杆座的销孔中。
所述胀紧架总成的空心主轴尾部设置有链轮组,通过链条与固定箱体上部的回转驱动装置输出端啮合。
所述胀紧板外表面设置有锯齿。
在固定箱体与移动箱体的相对侧,以主轴为中心辐射发散布置有若干组夹持辊。
所述移动箱体上还设置有升降架,利用升降油缸做上下运动。
所述移动箱体在底部油缸驱动下,沿着机座上的横向导轨移动,靠近或远离固定箱体。
所述切割刀总成的刀座固定在拖板上,刀头安装在刀套内,刀套可滑移地设置在刀座内,刀座尾端固定有切割刀油缸,其活塞杆与刀套连接。
所述拖板采用丝杆丝母结构,利用手柄进行纵向定位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立式双侧切圈结构,操作人员进行上下料的时候,只需要推滚轮胎到升降架上,升降架上升后可以实现轮胎中心高度的自动定位,胀紧架胀紧时即可以实现对轮胎轴向的自动定位,而无需搬运或调整轮胎位置;且左右两侧切割刀可以同时对轮胎两侧壁进行切割,无需轮胎的换向重复定位装夹,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胀紧架总成采用拉杆伸缩,支起连杆时胀紧架具有较大的直径以撑紧轮胎胎口,放平连杆时胀紧架直径缩小以便于轮胎的上下料,且自动实现轮胎的轴向定位,方便快捷。胀紧架的直径可以在200~550mm之间变化,因而可以灵活适应800~1800mm多种尺寸的轮胎,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切割刀易于调节定位,可以切割出多种直径的胶圈;切割刀采用液压进刀,可以平稳渐进深入胎壁,以充分保护刀头,防止突然增加的切割力折断价格较高的硬质合金刀具。在待机状态时刀头回退进入刀座,也可以防止刀头的意外折断,以及误触碰引发的人身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胀紧架总成的主视图,为胀紧状态。
图4为图3的立体图。
图5同图4,为胀紧架总成的收缩状态。
图6为胀紧板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切割刀总成的立体图。
图中:1、机座;2、移动箱体;3、夹持辊;4、胀紧架总成;5、回转驱动装置;6、固定箱体;7、切割刀总成;8、轮胎;9、升降架;21、横向导轨;22、底部油缸;41、拉杆;42、连杆座;43、销轴;44、连杆;45、胀紧板;46、主轴;47、拉杆油缸;48、锯齿;49、链轮组;71、拖板;72、手柄;73、刀头;74、刀套;75、刀座;76、切割刀油缸;91、升降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耐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耐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化机用横梁
- 下一篇:一种在木材中自组装生成介孔分子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