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及清洗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9200.7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波;李文蔚;程龙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3/04 | 分类号: | C23G3/04;C23G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清洗 方法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口径碳钢管道的清洗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清洗方法中使用的碳钢管道清洗剂。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对工艺管道洁净度要求较高的空气分离装置工程,其碳钢管道与介质接触的表面均需要进行化学清洗,去除钢材表面的油脂、锈蚀、氧化层等异物,以保证管道内壁的洁净度。
通常的工业管道清洗过程包括:
1.脱脂过程,去除钢材表面的油脂;
2.酸洗过程,去除钢材表面锈蚀,是化学除锈的过程;
3.中和过程,中和残留的酸洗液;
4.钝化过程,将已酸洗的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防止生锈;
5.干燥过程。
在以往的施工中,对工艺管道内壁实施化学清洗所采用的方法有两大类:
其一为循环法,就是将已经安装好的管道与临时辅助管道形成一个闭合系统,然后将清洗所需化学药剂注入其中,利用泵驱动药剂在其中循环达到清洗目的,这种方法临时管道复杂,且清洗效果难以判断。
其二为槽浸法,就是将管段完全浸没于盛有化学药剂的清洗槽中浸泡达到清洗目的。当采用槽浸法清洗大口径管段时,清洗槽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便于管段完全浸没于药剂中。鉴于目前工业生产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管道口径也越来越大(例如直径2米或更大),因此清洗槽也必须制造得很庞大(通常的管段长度为12米,因此清洗槽的规格至少需要2.5米×2.5米×12.5米,其容积近80m3),其中盛放的化学药剂数量也十分可观,对施工成本及环境影响较大,同时,管段采用槽浸法施工必须有固定的作业场地,待清洗的管段需要在安装地点和清洗场地之间往返倒运,从而发生大量的吊装、运输机械台班费用。
无论采用循环法还是槽浸法,其原理都是利用化学药剂与附着在待清洗表面的异物作用,借助溶解或化学反应的过程将异物溶解或转换成可溶解的成分后,使之从待清洗表面脱落,并随着化学药剂的流动带出管段外,但是由于需要清洗的仅仅是管段的内表面,而为保证所有表面都得到清洗,所以不得不将管段内部全部用化学药剂充满,而大量的化学药剂中只有和管壁直接接触的那一部分(占总量的极少一部分)在和异物发生反应或溶解作用,远 离管壁处的化学药剂不参与化学反应或溶解作用,造成很大浪费,而且槽浸法在清洗管段内表面的同时,将不需要清洗的外表面也一并进行清洗,药品浪费更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施工成本低、清洗效果好的大口径碳钢管道的清洗方法。
本发明一种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清洗碳钢管道水平放置,略有倾斜,在碳钢管道较低端口下方设置用于盛接清洗残液的容器,并将碳钢管道内壁上的灰尘清理干净;
(2)对碳钢管道内壁进行脱脂处理;
(3)用酸液清洗碳钢管道内壁;
(4)用漂洗液喷洒清洗碳钢管道内壁,所述漂洗液为用磷酸调节PH值至8~12.5的磷酸钠水溶液,其中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2%;
(5)对碳钢管道内壁进行钝化处理;
(6)对碳钢管道内壁进行干燥处理;
(7)对碳钢管道两端封口保护。
本发明一种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漂洗液喷洒清洗方法为,采用高压清洗枪喷洒碳钢管道内壁,并在10分钟之内喷洒完成,所述高压清洗枪的喷洒压力为4~10MPa。
本发明一种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磷酸钠水溶液中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
本发明一种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磷酸钠水溶液采用磷酸调节PH值至8~9。
本发明一种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高压清洗枪的喷洒压力为10MPa。
本发明一种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脱脂处理为,用喷雾装置将脱脂液均匀喷洒在碳钢管道内壁上,反复喷洒0.5~1.5小时,所述脱脂液选自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异丙醇或丙酮。
本发明一种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酸液清洗方式为,用喷雾装置将酸液均匀喷洒在碳钢管道内壁上,反复喷洒4~8小时,所述酸液选自质量分数为9~11%的盐酸,所述盐酸中含有质量分数为0.2%~0.5%的缓蚀剂LAN-8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9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